近日,坐落在新虹桥中心花园内的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居委会正式启用。这个被誉为“最美居委会”的办公空间不仅成为公园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拉近了居民区与虹开发白领、居民的距离,开启了全新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坐落在公园里的“最美居委会”
在虹开发,镶嵌着一颗碧绿明珠——新虹桥中心花园。每天,途经这里的楼宇白领、在此休闲锻炼的居民络绎不绝。而虹开发居委会就位于公园中心草坪的北侧,毗邻洛克公园,与虹桥街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共同组成了面积约400平方米的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群服务站。
推门而入,中式庭院的设计映入眼帘,与周围郁郁葱葱的景色相映成辉。前台便是首问接待处,每天会有“今日我当班”的居委干部接待来此询问、办事的居民、白领。
进门的右手边为居委办公区域和居民活动室。为了更好打造居民家门口的活动空间,居委会尽可能地把空间留给居民。因此,宽敞的活动室在落地窗的包围中,既可以开展各类丰富的活动,也可以欣赏窗外的宜人景色,被居民亲切地称为身边“最美会客厅”。
而空间的左边则是虹桥街道经济发展服务中心。醒目位置摆放着一网通办自助机,打通了服务企业、人才的“最后一公里”。此外,这里还设置了企业VIP接待室、人大代表接待室,以便于为企业开展个性化服务。
“目前,我们利用暑假时间,结合居民需求,在活动室开展了文明交通、编程科技等活动,吸引居民走出家门、走进社区、了解社区,加强与社区的联动。”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支部书记裔斐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午间时分,也会有散步的白领进来查查社保,问问我们怎么办理居住证。”
党建+营商+居委,助力虹开发再起航
将虹开发居委会与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办公空间合二为一,取决于虹开发所独有的区域特色。
作为上海首批国务院批准建立的经济型技术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0.652平方公里,内有领馆13个、商务楼17栋、居民楼5栋,是全国最早以发展服务业为主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当时全国唯一辟有领馆区的国家级开发区。
与此同时,为了吸引国内外客商来沪投资,与虹开发配套的涉外居民区——古北新区也获批开建,“工作在虹桥、生活在古北”的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作为当时的时髦名词,应运而生。
然而,随着时光流转,虹开发的先发优势区域弱化,同时也面临着楼宇、业态等硬件设施逐步老化,区域居住人群变化,追求生活品质的提升等问题,让这个将近40年的老开发区亟待“重焕新生”。
为了更好的发挥区域化党建引领作用,服务居民群众,优化营商环境,虹开发居委会正式成立。
“虹开发有了属于自己的居民委员会,这也是虹开发新的起点。”裔斐说道,“我们不仅要服务好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也要汇聚经济服务发展中心的力量,服务好楼宇企业、白领,深化虹桥—古北产城融合理念,通过空间、资源双联动,逐步开展社区工作。”
从被动到主动,当好服务“大管家”
作为设在商务楼里的居民区,虹开发拥有太阳广场、新世纪广场、丽晶大厦、锦明大厦、金桥大厦等5幢居民楼,共1103户、1613人,其中境外人员890人。
由于居民楼在建造之初就主打“管家式服务”,因此,居民遇到任何需求,首先想到的便是物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只认物业,不认居委”的惯性思维,这也为居委会开展工作增加了难度。
为了打破这一被动的局面,居委干部通过“走出去”的工作方式,将服务前移至楼宇、企业、居民楼中,实现了社区治理从“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治理”转变。
“目前,我们将虹开发划分成5个微网格,5名居委干部分别负责1幢居民楼加N幢商务楼。居委干部每周定期在居民楼、楼宇的前台办公,这样能够和居民、白领迅速地熟悉起来,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裔斐告诉记者。
在过去的10个月里,虹开发居委会完成了辖区所有居民楼宇人员信息的排摸,发动社区党员、在职党员以及“两新”企业党员成为立法信息员,参与社区治理,把一个个零星的点,扩大成一个同心圆,为虹开发整个区域发展出谋、出力。
与此同时,居委会也完成了“三张清单”的有效整合。其中,需求清单包括虹开发所居住居民、楼宇企业白领最希望获得的服务内容;资源清单包括当前虹开发区域内已存在的社会组织、物业管理、“两新”企业在职党员志愿者;项目清单包括现有的为老、便民、文化、法律、医疗等服务可向有需求的居民直接提供可用资源。
“我们在走访调研中发现,部分居民楼共用一个燃气表,给居民生活造成了困难。目前,我们已经对接了燃气公司,并进行了实地勘测,为接下来的燃气分表设计方案;而白领方面迫切希望在虹开发区域内,增加公共交通,缩短通勤时间,这也是我们接下来准备依托虹开发城市更新的契机,着力推动解决的问题。”裔斐告诉记者,有了“三张清单”,居委会将着力以解决居民、白领身边“小事”为切入点,提升居民、白领对社区的归属感、融入感、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