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禁渔期,小雨淅淅沥沥,浙江象山东门岛海域一角,上百条渔船整齐停泊。“发现有渔船运动轨迹,往东南方向去了。”港湾旁的山坡上,中国电信浙江宁波分公司无线网优中心副经理叶裕紧紧盯着电脑上的“通感算控一体化船舶监控”系统。系统上,“目标入侵”的警告十分显眼。
放心,这不是真实的“目标入侵”,而是叶裕和同事在对5G-A通感一体基站进行感知能力模拟试验。日前,中国电信研究院、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和北京邮电大学在浙江宁波联合完成了业界首个3.5GHz频段及首个高低频协作的通感一体化测试,在全国率先实现船舶速率检测、轨迹跟踪等感知能力验证。这一创新技术不仅实现感知距离达1.6公里、感知开销降低70%、通信零中断,更是在雨雾复杂气象下,实现海域船只和空域无人机的多域多目标定位测速与轨迹跟踪。
5G-A通感一体基站是中国电信在象山部署的新型基站,它无需依靠GPS定位器,而是通过基站发射电磁波照射被探测物体,并根据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计算物体所处方位与速度等。
海上行驶或在港停泊的船舶,受海浪影响较大,可能产生海杂波,影响5G-A通感一体基站对于船舶位置的感知。“换句话说,海浪也会反射电磁波,那么我们的基站可能就搞不明白反射回来的波到底是船舶还是海浪产生的。”叶裕说。为此,他带领团队成员专家反复试验、优化算法,过滤掉海浪等因素引起的杂波干扰,实现了海域场景的船舶位置、速度、轨迹的感知。
“从当前的试验结果来看,5G-A通感一体基站的监控轨迹和船舶上GPS实时定位轨迹十分吻合。”叶裕说,即使在大雾大雨等能见度低的场景,也可以准确进行数据感知和联合分析,及时发现船舶异常行驶、故障失控等情况。
当5G-A天线“感知”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将信息传输给基站内的算力单板,算力单板接力完成船舶的图像渲染与轨迹计算描绘,最后传输到“通感算控一体化船舶监控”系统上。由此,在本地即可完成船舶感知的全过程,既提高了响应速度,又能满足数据不出本地的需求。
此外,“通感算控一体化船舶监控”系统还可以设置电子围栏,划出禁航区,动态监测未经授权进入禁航区的船只并发出警告,实现全天候、全时段、全区域管控。
在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信息中心副主任朱昌艺看来,将5G-A通感一体的创新技术应用于海洋渔船感知场景,对于渔业领域的生产安全、监管等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海洋渔政执法以及防止商渔船碰撞等方面。象山东门岛有发达的海洋捕捞与旅游业,每当禁渔期结束,万艘渔船齐发。复杂的通航环境更是对船只驾驶以及航道监测提出了高要求。
“禁渔期结束后,期待我们的5G-A通感一体基站‘大显身手’,发挥更大作用。”叶裕信心满满。
此外,该基站同步解决了海岛居民住所难以拉光纤、网络覆盖较差的问题,通过毫米波大带宽特性实现海岛大流量回传网络覆盖,速率显著提升,实现万兆速率体验。
未来,利用同一个5G-A通感一体基站,可以同时对空中的无人机、地面上的车辆、海上的船只进行全方位监测。
水陆空全场景5G-A通感一体智能时代,已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