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月30日从江门双碳实验室获悉,江门双碳实验室主任徐明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运用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建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决策管理模型,实现光—温—水—肥—气一体化管理,促进植物对二氧化碳的高效吸收利用。
据悉,徐明团队研发的二氧化碳气肥技术使农业与碳利用巧妙配合,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日前举行的第六届“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决赛上,该团队运用相关技术的“温室大棚智能化二氧化碳施肥技术”项目荣获“现代农业组”第一名、总决赛二等奖。
徐明介绍,团队在长期研究光合作用和二氧化碳施肥机理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无线通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温室大棚栽培管理技术,研发一套二氧化碳农业利用技术,开发光—温—水—肥—气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二氧化碳的大规模利用。该项目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经济和环保的双赢。
据悉,江门双碳实验室就该技术孵化创业公司2家,在山东寿光设立成果转化基地,与相关企业和农户合作推广应用二氧化碳气肥技术,总投资近2000万元。目前,其示范应用案例山东寿光尖椒项目实现产值增加30%,上市时间提前10天以上,维生素C含量增加41%,硝酸盐含量下降20%;山东寿光水果番茄项目实现“釜山88”小番茄增产30%以上,糖度提高20%;山东昌乐(万物城集团——西瓜)项目实现增产33.1%,糖度增加15%。根据技术推广应用结果,该技术可以提高大棚二氧化碳浓度,抑制昆虫和病原菌的活动能力,从而减少农药使用量。同时,该技术能降低叶子表面的气孔导度,减少蒸腾,节约灌溉用水;提高植物氮素利用效率,从而降低亩产氮肥用量;提高植物的生物量和根系分泌物,减缓土壤板结和土壤酸化。技术在广东、山东、新疆等多个农业基地进行实地应用,均取得良好成效。
徐明表示:“将二氧化碳大规模应用在农业种植上,将助力加快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江门双碳实验室将在适当的时机在粤港澳大湾区推广应用此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和产业化,以实际行动推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