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推动下,秀山县膏田镇近期完成了对辖区内上报的已消失文物的核查工作,特别是对冉家坟陈大堂墓、黄泥桥梅德时夫妻合葬墓、白沙溪田茂富吊脚楼、白沙溪陈显堂吊脚楼以及河坝石拱桥等关键文物点的详细核实,取得了重要进展。
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膏田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物普查工作,特别是针对已消失文物的核查,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制定了详细的核查方案。在秀山县文管所的指导下,工作组成员深入一线,确保核查工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实地复核,细致入微
7月27日,核查工作队不畏艰难,顶着烈日,翻山越岭,对每一处上报的已消失文物点进行了实地复核。通过现场查看、走访周边群众、查阅历史档案等方式,工作队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对文物的实际存在状况进行了详细记录。
经过严格核查,工作队确认冉家坟陈大堂墓、黄泥桥梅德时夫妻合葬墓等部分文物点已确实消失,同时对消失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而白沙溪田茂富吊脚楼、白沙溪陈显堂吊脚楼建筑坝石拱桥等建筑类文物,因建设桐梓水库,文物在淹没区可以确认为水下文物。
加强宣传,提高意识
在核查过程中,工作队还积极向当地群众宣传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相关法律法规,发放文物保护宣传资料,提高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通过此次核查工作,不仅摸清了膏田镇已消失文物的底数,还进一步增强了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支持。
制定措施,保护传承
针对核查结果,膏田镇将制定针对性的文物保护措施和计划。对于已消失的文物点,将加强对其历史价值的挖掘和研究,通过文献记载、口述历史等方式传承其文化记忆。对于仍存在但损毁严重的文物点,将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开展抢救性保护和修复工作。
展望未来,持续推动
膏田镇将以此次文物普查和已消失文物核查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力度,完善文物保护体系。同时,将积极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