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华侨花园的不少市民喜欢早晚到滨河公园转上一圈,遇到了熟人顺便聊个天,言语间透露出甜甜的幸福。而滨河公园就是财政支持建设的众多民生项目中的一个,是市民在幸福金太仓领略到的一道可人风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太仓经济的飞速发展造就了实力财政,实力财政又为全体市民铺就了幸福之路。“太仓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10强,2018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1亿元,预计2019年将达167亿元。”市财政局负责人说,太仓财政管理综合绩效评价获财政部通报表扬,连续两年获评“全省财政重点工作考核先进市县一等奖”。
培壮财源做强财政
5月7日,作为我市第二大纳税企业,舍弗勒电驱动及航空部件项目成功签约。该项目将投资3亿美元建设数字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未来工厂”,会促进纳税额在高平台上实现新增长。这是企业持续增加财政贡献的一个缩影。
只有培壮财源,才能做强财政,才能有力保障修筑幸福之路的支出。“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太仓准确把握发展方位,发展社队工业和乡镇工业,加快改制步伐,强化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结构,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市财政局负责人表示,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财政等部门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发放各项涉企奖励(补助)资金,促进更多的优质项目落户,激励企业技术、销售、利税等指标上台阶。
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有多大?1982年进入财政系统工作的殷鉴提供了一份《财政对港口资金拨付情况表》:2006年省、苏州、太仓财政实际拨付3367万元,2012年增加到12827.48万元,6年累计拨付39268.66万元。而这有力促进了太仓港成为全国第10强港口和全球第30强港口,以及港区物贸主营收入和税收均实现两年翻番。
“随着物贸经济、税源型企业等众多增长点的显现,太仓财政持续变强。”胡纪明在财政系统工作了38个年头,他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985年突破亿元,2004年突破10亿元,2008年突破50亿元,2013年突破100亿元关口,2018年达到155.1亿元。
磨亮“利器”聚财理财
一副眼镜,一把算盘,一本账册,一支毛笔。提起建国初期的财会人员,人们眼前不禁浮现出这么一幅画面。然而今天,这幅画面已很难看到,运用金财工程、执行现代财政制度体系已成为常见画面。
金财工程是国家电子政务12个重点工程之一。2013年以来,市财政局大力推进金财工程建设,研发金财二期软件,提供了规范、完整、统一的财政业务管理平台。
“现在太仓金财工程网络实现区镇财政全覆盖,走在了全省县级财政部门金财工程实施的前列。”杨怀球1994年进入财政系统工作,一手主导了金财工程的实施。他说,已有效地把各项改革延伸到区镇,全面提升了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健全和发挥了基层财政职能,提高了基层财政综合管理和服务的能力水平。
金财工程是市财政局磨亮的“利器”之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市财政局积极运用现代科技,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体系,先行先试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等改革,不断提高“规范、标准、高效”的聚财理财水平。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执行。市财政局健全预算编制标准体系,建立支出模型,完善调整结算体制和区镇基本运转保障机制,把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走在了全国前列。
共享发展成就幸福
2018年11月26日,太仓连续第7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第4次位列县级榜单首位。太仓凭什么4次位列县级榜单首位?百姓有什么感受?
实力财政,支撑幸福。多年来,太仓财政优化支出结构,加快支出进度,重点支持科教文卫、农林水、城建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公共事业发展,支出更多倾向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资料显示,2018年我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2.6亿元,增长4.8%,其中城乡公共服务支出99.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75%,完成与民生相关支出102.3亿元,而一般性支出则进一步压降。
共享发展,成就幸福,幸福写在百姓的表情里。
幸福表情一——走在“城市绿肺”里,空气清新,心情舒畅。胡纪明说,通过财政投入与社会融资相结合,高质量建设小游园、城北河景观带、菽园及周边地块绿化等工程,城乡绿地、休闲场所不断增多。
幸福表情二——“农民种田不仅不交钱,还能领钱。”家住双凤镇新闯村的村民赵新和美滋滋地说。相对应的是,2005年,我市取消了农业税,征收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而且财政支农力度不断加大。
幸福表情三——老人们“老有所养”,市民预期寿命显著增加,太仓成为富裕型长寿之乡。殷鉴说,仅2015至2018年,财政就安排相关预算2.8亿元。
走进新时代,太仓财政将沿着“为公理财、为民服务”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让幸福太仓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