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暑期实践团的成员以青春之名,深入太湖县大石乡大石岭村,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属于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实践团来到太湖县大石乡兴九振兴发展有限公司调研走访,公司负责人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带领成员们参观了瓜蒌籽壳剥离区、预加工处理区、烘干筛选区、炒制厂房、冷藏室等生产区域以及各种机器化设施设备,详细介绍了企业的经营发展模式。据悉,大石乡瓜蒌产业是一个全产业链项目,涵盖了种植、采摘、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公司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现有员工25名,拥有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已成功注册打造“大石金篓”“徽忆铺子”等商标。2023年,公司全年收购瓜蒌籽38.8万斤,产值突破1000万元。线上平台累计销售20余万单,日均销售额突破6万元,公司致力于统筹大石乡9个村瓜篓产业发展,按照统一化发展模式进行社会化运作,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我就是这附近的村民,在这里做事还挺开心的。有工作、有收入,每天还能回家给孙子做个饭,在这里附近的人都愿意跟着做事。”65岁的村民王引娥乐呵呵地说。
在交流中,实践团成员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耐心倾听、逐一记录,并现场提出解决办法以供参考借鉴。成员们一致表示,会积极利用学校资源优势加强销售渠道的推广与宣传,助力当地瓜蒌种植与加工产业更好地发展。
随后,实践团跟随大石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董张建的脚步来到大石岭农民暴动纪念碑处,了解革命先烈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在庄严的纪念碑前,成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大石岭农民暴动纪念碑,敬读了纪念碑文。“纪念碑像三把大刀一样矗立在这里,寓意着太湖、宿松、望江三县的人民高举大刀,英勇地与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董书记慷慨激昂地讲述道。
沿着红色足迹,实践团又来到大石岭村红色文化陈列馆。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太湖地区革命斗争的重大事件——大石岭村开展的系列活动“一掬火种”故事的历史渊源。参观结束后,成员们对“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红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一条船用来送大军渡江”的红色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实地考察,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刻感受到革命胜利道路上的艰辛和磨难,以及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成员们深化了对党性、党史的认识,被革命先辈们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所感动,她们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百折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奋勇前进。
最后,实践团成员在大石乡大石岭村党群服务中心的会议室与村民及村两委成员就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交流。成员们针对大石岭村产业创新发展路径与红色文化赓续形式进行了理论宣讲。
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庆师范大学实践团队成员们不仅全面了解瓜蒌产业发展现状,获悉产业发展痛点困局,深刻领悟产业振兴重要意义,而且深刻体会到英雄人物红色精神,此次实践是一次真正走向农村生活中的“大思政课”。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实践队将以本次实践为出发点,以青春之力为推动乡村振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