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吴兴23个乡村产业重大项目宣布集中开工,总投资约15.9亿元。“项目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引擎,也是加速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动能。”该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沈忠明介绍,凭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等5个国家级平台,目前该区累计培育的市级农业“大好高”项目已超过100个。
在工厂化的养殖基地,数字设备取代了传统人工;在四季如春的大棚里,果蔬作物育种创新正惠及万千农场;在波光粼粼的水塘里,新一代虾苗游向全国……透过一个个项目,吴兴现代农业正演绎静水深流的改革发展“变奏曲”。
效率之变:9个机器人管5万只鸡
昨天,走进位于妙西镇石山村的湖州绿盛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耳目一新的整洁环境打破了鸡舍“脏乱差”的刻板印象,近5万只鸡在这里住上了“小高层”。和露天养殖相比,该鸡舍采用立体养殖模式,舍内四列五层,空气清新。
值得一提的是,鸡舍内还安装了自动集蛋、自动清粪等装置,每天生产鸡蛋30万枚左右。“看管这些鸡的,则是一套数字系统控制的9个机器人。”企业负责人刘文超是一位“不走寻常路”的“90后”,他大学时主修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当了4年程序员,2017年回到湖州全心钻研数字化养鸡。
“机器人主要用来代替人工巡检,除了高精度的摄像头外,机器人内部还集成了温湿度、氨气、二氧化碳、光照、风速等传感器,搜集到的数据最终呈现在蛋禽养殖数字平台上。”刘文超介绍,目前蛋禽养殖数字平台系统已经迭代到了第6代。
利用机器人和数字系统的功能,每一栋鸡舍的关键数据一目了然,轻轻点击鼠标,就可远程自动投食、喂水、收蛋、出粪。但刘文超并不满足于此,接下来他计划准备上架鸡蛋追溯系统,确保每一枚鸡蛋都有一个“身份证”编号。“今后,顾客只需扫码就能查询到鸡蛋从生产到包装再到运输的整个流程。”他说。
技术之变:7名博士种出12项专利
在6月初举办的首届长三角西甜瓜新品种大会上,来自“金农”的一款新甜瓜“小白娘”表现抢眼。经检测,它的双糖苷含量是普通甜瓜的136倍,除了营养价值更高,口感也更加美味,备受农技专家的好评。
“精心培育的蔬果良种经过年复一年优化改良,陆续被采购至全国的农场开枝散叶,最终走上顾客的餐桌。”参会代表、湖州金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施星仁介绍,近年来,企业用“一块地”种出了12项国家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蔬品种有4类、15个瓜果蔬菜类,种苗年产总量达150多万株。
分析归纳这些成绩取得的缘由,施星仁说:“是农技专家的支持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与浙江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后人才,企业组建了一支技术专家团队长期在农场专注蔬果良种的研发,截至今年已有7名博士在此进行育种研究。”
技术改变农业,也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的传统观念。在施星仁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经典科幻小说《三体》。他说:“现代农业对于传统农业的冲击,就像小说里的‘降维打击’,若不想在这场颠覆性的变革中被淘汰,只能积极拥抱它。”
地位之变:200亿尾虾苗撑起百亿产值
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近日公布了一项数据,目前全国罗氏沼虾养殖面积约60万亩,年产值200亿元,其中70%的虾苗源自位于吴兴区的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培育的“南太湖3号”罗氏沼虾种虾。
去年,省淡水所接连攻克了罗氏沼虾全基因组育苗技术和沼虾全雄技术两大难关,并优选40余家育苗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由育种企业繁育200亿尾虾苗。该区的丰盛湾水产种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合作伙伴之一,今年的首批“南太湖3号”罗氏沼虾种苗就是从这里销往全国。公司负责人李蓓蕾介绍:“南太湖3号”罗氏沼虾因为个大、味美,在如今的“吃虾江湖”里可谓独领风骚。
虾苗投放市场1年来,已经陆续覆盖到了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前段时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推介发布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通知》,罗氏沼虾“南太湖3号”入选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
“国家官宣要主推,我们今年的销量预计还能涨!”李蓓蕾信心十足,她说,经连续遗传改良,目前“南太湖3号”的生长速度较上一代提高了23.36%,养殖成活率提高了7.21%,成年虾平均重量能达到250克/尾,如果把虾鳌捋直,能铺满一个成年人的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