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盛开,芦苇摇曳,看似普通的植物却有着过滤水体的作用;结合道路改建,利用跨线桥下的空间设置雨水花园,发挥调蓄、净化的作用……
记者日前获悉,近年来,浦东新区积极推进张家浜楔形绿地、世博文化公园等重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对全区海绵城市建设形成示范引领效应。近期,市住建委会同第三方专家团队来新区开展海绵城市年中指导工作,对浦东新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海绵城市是指能充分发挥建筑小区、城市道路、绿地广场、河道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达到修复水生态、改善水环境、保障水安全、涵养水资源的多重目标,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是一种生态与低碳的城市建设模式。
新区建交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新区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计划完成张家浜楔形绿地工程(三期)、张江总部园头部企业及上市公司总部区、杨高南路(高科西路-外环立交)改建工程、康桥雨水泵站、宣六港(航城路-周邓公路)河道建设工程、海徐路公园、军民路(昌飞路-申江路)新建工程、张江在线新经济生态园项目、唐镇PDP0-0403单元W14-01地块配套小学项目和唐镇PDP0-0403单元W15-01地块普通商品房项目。这10个示范项目中,既有公园、绿地项目,又有城市道路和河道建设项目以及园区、住宅等,海绵城市建设覆盖面正不断扩大,助力韧性城市建设。
张家浜楔形绿地作为上海市市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试点面积7平方公里,三期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三期项目总面积约60公顷,其中总水域面积达27公顷。水域周边,植被茂盛,环湖道路曲径通幽。湖边低洼处的雨水花园,下雨天雨水汇聚到此,流到中间的大湖时,湖边的芦苇、荷花以及水草等植物,则发挥了净化雨水的作用。在三期项目建设中,运用水系“大海绵”与低影响开发措施“小海绵”相融合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质能达标,热岛有缓解”的目标,努力打造高标准的海绵城市示范区。
杨高南路(高科西路-外环立交)改建工程则结合道路工程建设,充分发挥海绵设施“渗、滞、蓄、净、排”的作用,通过改变桥梁桥面雨水传统直接排放的方式,跨线桥下绿化带内设置雨水花园。桥面雨水收集至地面,经高位花池消能并调蓄部分雨水后,自流至桥下雨水花园进一步调蓄、净化。雨水花园低点处设置雨水口(溢流井),超标雨水通过雨水口溢流进入地面雨水管网,最终排入河道,有效调蓄路面及高架桥面雨水。道路两侧的人行道采用透水人行道,透水人行道的垫层作为排水基层能够将一部分雨水作为地下水补给,还能够将其送入到市政管网中。
张江总部园头部企业及上市公司总部区在有限的条件下充分体现海绵城市理念,打造多样化海绵设施。通过绿色屋面、雨水花园、下凹绿地、透水铺装、蓄水池等,合理分散布置海绵设施,对地块的雨水进行有效消纳、渗蓄和缓释回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海绵建设总体控制目标。
宣六港(航城路-周邓公路)河道建设工程位于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南一片区东侧, 根据河道岸线布置,结合地形、地质及河道两岸周边环境,营造多样的河道生境系统。康桥路雨水泵站除了排水,还在雨水泵站四周、道路两侧布置可消纳雨水径流的绿地和生物滞留设施,合理引导场地雨水进入生物滞留设施进行净化、滞留、蓄存。
新区全面对标规划指标体系,紧密围绕阶段目标落实海绵城市达标区域建设要求。预计截至2024年年底,浦东新区(含临港新片区、度假区)约187.9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截至“十四五”末,浦东新区(含临港新片区、度假区)达标区域预计达到218.97平方公里,浦东新区建成区面积为490平方公里,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