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的学前教育中,平湖可以说是走在前列。1931年,平湖县第一所幼稚园在梯云桥畔诞生了。几十年间,平湖幼教事业蓬勃发展,金平湖大地上的那些幼儿园已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1958年,陈娴从当时的杭州幼师毕业,回到平湖后,被分配至平湖城关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当时的幼儿园都是依附小学开办的,由于不是独立的,导致设施、管理和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陈娴说。
陈娴还清楚地记得,刚走进幼儿园时,她惊讶地发现园舍是一所旧庙改建的,大厅里除了一架旧风琴外什么都没有;三间小房子算是“教室”,室内仅有几张桌子和一些小椅子。午睡没有小床,孩子们仅铺了一条被子或是一件衣裳,就直接睡在地板上。幼儿园内没有自来水,日常用水都靠陈娴去天井提,一次水桶不慎掉入井里,陈娴和孩子们只能围在井边巴望,这意味着他们一天都没有水用。
但陈娴最爱的是孩子,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就是乐园。陈娴说,既来之则安之,幼儿园没有统一的教材,她就想尽办法收集教材,没有孩子们的玩具,她就自制玩具。“当时唯一的教具就是那台手风琴,后来我自制了滑梯、摇船等,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陈娴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地毯厂、针织内衣厂等相继涌现,不少家庭妇女开始外出工作,“留守”在家的孩子们都赶着上幼儿园,一时形成了入园难的局面。当时的城关镇也仅有两所幼儿园,不少家住城郊的孩子还要摆渡到这里上学。改革开放后,平湖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轻局、工业局、妇联等都开始想办法办起了各自的幼儿园,但入园难、师资质量等问题仍然存在。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幼儿教育事业向前跨了一大步。陈娴回忆,1991年6月,平湖撤县设市,举城欢庆。随着建市的新要求,各个乡镇也陆续建起了配套且符合标准的幼儿园。令人欣喜的是,90年代初,附设幼儿园与小学脱钩,实现独立办园,学前教育开始被列为专门教育的一门学科,逐步趋向规范化,能够更加切合幼儿园的特点办好园。
2000年前后,平湖市区已新建了规范化的实验幼儿园、当湖幼儿园,又迁建了第一幼儿园。同时不少符合标准的民办幼儿园也相继出现。更令陈娴欣喜的是,去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让她更加坚定地相信,这将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将开启新时代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新征程。
陈娴退休后,怀揣着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又从事了18年的市教育局关工委工作,在深入开展“家长学校”、孝敬教育过程中,陈娴发现,不仅乡镇、农村幼儿园“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师资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中小学教育基础设施也是不可同日而语,教育改革始终以民生为本,推进中小学教育“增容提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这真是——千秋基业立根深,百年树人教为本;尊师重教风气盛,教育改革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