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特斯拉公司通过官方微博宣布,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建设顺利,该工厂动工至今仅7个月,预计将在2019年年底正式投产。微博还配发了一张超级工厂的现场图,自豪感满满。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特斯拉及其创始人马斯克为“上海速度”点赞了。
从谈判到拿地,从审批到动工,特斯拉项目创造了上海乃至全国制造业项目落地的历史记录,这背后是无数上海干部为之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现状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总体方案日前公布,有了特斯拉项目的经验,有了“上海速度”的支撑,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临港这篇热土上,未来会飞出更多的金凤凰。
奚晓斌的兜里,时常揣着这样一张特殊的“图纸”,上面标记着各种不同的色块。红色,代表需要和市级部门联络的工作;蓝色,是需要和项目单位进行协调的工作;绿色,意味着与土地审批相关的各类工作。
每一个色块,不仅注明了具体事项,还列清了时间节点。密密麻麻一大张,铺开来犹如一张地图。
这是去年7月特斯拉项目签约立项至今,奚晓斌给每个临港人列的“作战图”。图上的事项,涉及规划、审批、招商、环保、经贸等数个管委会部门,但相当一部分,只预留出一个工作日的处理时间。临港管委会的办公楼走廊里,常常回响着“开会了”的声音,也总能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而临港管委会行政审批办主任科员奚晓斌,则像一个指挥家,严格“监控”着每一个人、每一项任务的完成情况,随时帮助协调调度。“这原本不是我的‘长项’。”奚晓斌说,他的本职工作是负责推动项目立项,“画作战图其实是‘超纲’了,它需要对全局有非常明确的把握,也需要对细节做精确的判断。”
过去一年时间里,这样的图纸,奚晓斌却陆续制了8个版。每一张图纸,都是对“特斯拉项目”争分夺秒的预演。
奚晓斌清晰记得,去年7月31日,市级部门打响服务特斯拉落地的发令枪。奚晓斌被要求以“11月7日开工”为目标节点,倒排计划。密密麻麻几十个事项,排进图纸后,4张A4纸拼起来都放不下。
看到计划后,特斯拉公司代表第一句话是:“不可能。”这么短的时间要把事情做成,他们心里也没底。
但行与不行,做了才知道。
按照“作战图”上排清的逻辑关系,各个部门齐头并进,完成一项,就在图纸上打勾。短短两个多月时间,前期拿地涉及的方方面面工作就做得差不多了。
到10月16日土地正式摘牌,图纸上已经画满了“对勾”记号。奚晓斌说,这是一个极度考验默契的系统性工程,他们每一个人做每一件事,都必须尽最大可能在法律框架内把时间挤压到极致,“这样才能给企业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项目推进中,到处是提前预想不到的麻烦事。有些是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有些是政策变动导致的。每出现一个“拦路虎”,奚晓斌和同事们都不得不把之前排定的图纸推倒,重新做一版,一次又一次。到今天,特斯拉主体结构已经完工,进入到了设备调试阶段。但为了确保企业“年底开工”的目标,奚晓斌刚刚做好的第8版“作战图”,依然细密地记载着后续的工作事项。“这种被deadline(最后期限)支配的生活还要继续进行。”奚晓斌说。
光听张晶的名字,没人会把他和一个声音粗犷、体格壮实的汉子联系在一起。特斯拉项目在两个半月内完成土地出让,比以往的大型项目快了足足一年,几乎是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做到的任务。
而作为临港管委会行政审批办副主任科员的张晶,就是“奇迹”背后重要的参与者。
去年7、8月,是特斯拉项目拿地前审批工作最集中的时段。张晶作为主要负责审批上报的工作人员,却很少来单位——因为他几乎“住”进了市级的审批部门,不停游走于各个不同的办公室,为的是第一时间掌握特斯拉项目材料的进展情况,协助尽快完成流转。
市级部门里,自然没有张晶的办公桌。甚至吃顿中午饭,也要跟着里面的熟人“混食堂”。但张晶从头至尾驻守,材料的任何进度都逃不过他的“人工监控”,硬是协助配合市级部门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完成了土地出让前“农转非”的关键一步。
熬过过去忙碌的一年,张晶的工作回归常态,可“突击战斗”的意识已经在他的脑海里种下了。不久前,项目在供电指标上出了些意料外的状况,张晶一接到消息就往市里的相关部门跑。去年那个驻守市级部门的“钉子户”张晶又回归了。
像张晶这样的工作“狂人”,在临港不是少数。
去年某一天凌晨一点,临港集团的办公室内灯火通明,所有人都在焦急地等待最后的修改意见。这是一份要提交特斯拉美国总部的“临港方案”。
时差关系,对方在前一天的下午4点才发来诉求,却要求第二天凌晨就看到方案结果。办公室里几乎“炸裂了”,因为这意味着,临港人必须在短短7、8个小时里,精心准备好这份内容复杂、涵盖面广的材料。
特斯拉美国总部希望在这份方案里看到这样几个重要的内容:上海的优势、临港的优势、上海新能源汽车的基础条件、长三角新能源基础配套情况等等。它之于特斯拉,或许是一根代表欢迎与友好的“橄榄枝”;而对于临港,却是一个必须攻克的任务。
方案操作起来,远比想象复杂。先说这一个个宏大议题,它们需要长期的、深度的走访调研才能获得。如果预先没有相应的储备,任谁也做不出“无米之炊”。而临港恰恰就是那个“有准备的人”。在近年来的发展中,临港的干部们关注产业、研究产业,对地区的资源禀赋也是了如指掌。最终,通过大量的文字、图表分析,足足20页的报告把四个问题阐释的明白透彻。
然而这还不够。特斯拉总部方面提出,希望能够在方案中尽可能展现临港的实际情况。问题甚至细化到配套住房有多少,道路有几条,五星级酒店有几家,以及从机场到临港用怎样的交通工具需要多少时间……可以想见这是多大的工作量。
可聊起当晚的事,参与方案整理的临港集团临港产业区公司招商管理部总监助理陈艺却胸有成竹地微微一笑:“这些问题交给我们,算是‘问对了人’。”陈艺说,这些年同事们为临港的招商工作奔波,早已对临港的一切了如指掌,“哪怕你问我哪幢写字楼里有哪几家咖啡馆,我都可以脱口而出告诉你。”
仅仅数小时的准备,一份翔实完整的,甚至还颇有些人情味的“临港方案”出炉了。夜里一点多,当最后一版修改稿敲定,所有人都振奋了。
按照特斯拉方面诉求,临港第一时间将方案呈送到了总部,它将关乎特斯拉是否能够“结缘”上海。
“我们还有一个小心机。”陈艺说,在特斯拉与上海临港签约以前,CEO马斯克从未踏上过临港的土地。“我们相信说得再多,也不如眼睛看到的更真实、直观。所以我们用最短的时间做了一个视频,是航拍的特斯拉项目地块的样子。”
今年1月7日,特斯拉项目正式开工。短短7个月至今,主体建筑已封顶,接下来要完善的是周边的配套工程,为年底的正式生产打好基础。
面对令人欣喜的顺利进展,许多参与者都松了一口气,独独临港管委会建设和环境保护办公室副主任韩莉和她的部门同事,仍时刻紧绷着一根弦。
韩莉所在的部门,负责特斯拉项目的综合验收。过去,验收只能等到项目施工完成后才能介入。用韩莉的话说,“别人可以‘抢跑’一步,而我们不行。”
综合验收的进度关乎项目能否按时甚至提前投产,韩莉肩头的责任重大。为了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加快程序进度,临港建设和环境保护办公室选择了“陪跑”。从特斯拉拿到施工许可证的那天起,韩莉他们就开始和企业“并肩作战”。综合验收需要提供什么材料?他们帮着企业一起办;配套施工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他们第一时间出面协调解决。
不久前,特斯拉工程进入到周边水电气配套阶段。按照常规的工作内容,韩莉本不需要和水电气的相关部门产生联系。但为了快速推进项目,韩莉做了一回跨界包办的“保姆”。
用电调度问题怎么解决?借电问题如何协调?每一个问题背后都可能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需要协调周旋。“协调工作往往是复杂的。好在临港管委会内部的平台整合能力很强,不管哪个部门的同事都能‘叫得动’,也能快速相应,这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最近,特斯拉公司又换了一批经办人,这已经是他们人员配置的3.0版。由于项目难度大、任务重,企业内部员工也常常感到疲累不堪。每隔一段时间,与韩莉对接的相关工作人员就会经历一次“换血”。而每一次,临港建设和环境保护办公室的同事都会选择不厌其烦地从头开始指导、帮助,解决各类技术性、非技术性难题。
今年3月份开始,临港方面针对特斯拉项目试点开展综合验收容缺受理模式,目的是在保证验收质量前提下,减少因材料和行政因素带来的时间损耗,加快整个项目的推进速度。“比如施工图的竣工图章,盖起来费时费力,但不影响大局,是不是可以后置完成。还有交通验收等具体验收项目,是不是可以抓住核心资料、核心证据,其余相关材料后置补齐。”
韩莉说,这些新模式的探索不是为了特斯拉项目“特事特办”,而是在探求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今后重大项目落地,谋划一批百亿级、千亿级甚至万亿级的新产业,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