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产业发展在连云港已有50多年历史。如今,紫菜已成为连云港沿海重要的支柱型产业和富民产业,也是连云港农业对外出口的拳头产品之一。目前,连云港已经形成了科学育苗、海上养殖、精深加工、市场流通到国际贸易等完整的紫菜产业发展链条。
连云港《关于加快紫菜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提到,要推进连云港市紫菜产业链融合和延伸,提高紫菜产品附加值。
江苏省是中国条斑紫菜的主产区,而江苏省约1/4的条斑紫菜产自连云港市赣榆区。3月19日,赣榆区2024年第三届紫菜交易会拉开帷幕。此次交易会吸引国内外近百家采购商前往采购,总经营量达42000余箱、2亿张紫菜。
数据显示,2023年赣榆区条斑紫菜养殖面积从2016年的10万亩增加到20万亩,紫菜育苗企业增加到66家,加工企业达到140家,加工机组300余台套,其中一次加工机200台套,二次加工机60台套。为提高单位海域面积紫菜产出效益,赣榆区从2014年开始推进试验坛紫菜与条斑紫菜轮栽技术并取得成功。其中,到2023年坛紫菜养殖面积达到2.6万亩,成为赣榆紫菜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紫菜产业园里,工人正在挑选干紫菜
为促进紫菜产业更好更快发展,赣榆区紧紧抓住紫菜产业发展机遇,坚持走“打造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的路子,专门建立了紫菜交易市场用于推动产业发展,紫菜交易中心建筑面积达8840平方米,拥有标箱展示厅3100平方米,配套可调湿度的干紫菜标准仓库15040平方米,可储存干紫菜7万至10万箱,可满足国内外紫菜采购客商进场采购。目前,该区年加工紫菜达10亿张,从育苗、养殖、加工到流通的产业链已经形成。
自2020年开始,连云港市连续举办了四届连云港电商发展大会暨518网络购物节,有力促进了全市电商产业发展。
在连云港市赣榆区,紫菜加工业一直是当地的传统富民产业,每年通过电商平台可销售紫菜单品达5亿元以上,同时带动水产品电商销售达100亿元以上,已成为赣榆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2019年起,夹心海苔休闲零食在直播电商的托捧下成为爆款网红食品,这为紫菜加工产品销售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寄递企业送来了新契机。祁德柳是当地最早一批从事紫菜生产销售的人员之一。他介绍,过去紫菜采来只是粗加工,如今烤成海苔,并加上芝麻、椰蓉、南瓜子等调配料,夹心海苔系列产品不断出新。近年来海苔产品已经成为“现象级”爆款网红产品。
不仅如此,赣榆区还通过紫菜标准化体系建设,搭建生产服务监管平台,实现生产监管的全产业链数字化管理,使得紫菜大量生产、大量销售成为可能,搭建紫菜全产业链溯源系统,实现农产品的“安全可预警、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做好社会化服务平台,推动供需资源共享,构建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与商贸物流协同发展。
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大数据决策的加持,赣榆区继续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项目应用建设,助力将“赣榆紫菜”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其他传统农业产业,促进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兴旺,共同富裕目标。
连云港连云区高公岛渔港渔业资源丰富,拥有理想的水陆交通网络,地理位置优越,年海洋捕捞、交易量超过1.5万吨,国家农业农村部已批准升级高公岛渔港为国家一级渔港。近年来,高公岛街道上下努力建设海洋产业集聚服务区,积极打造苏北地区规模最大、标准最高、功能最好的海产品交易市场。
2020年,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海洋资源与环境系主任周伟成为连云区科技镇长团团员,来到高公岛开展养殖新模式和新方法的技术转换。他积极联系学校同事、“紫菜教授”李信书,为养殖户传授育苗、养殖、管理经验,在引导渔民科学养殖紫菜的同时,鼓励当地大力发展紫菜深加工产业,帮助高公岛街道打造产业“特而强”形态“小而美”的紫菜特色小镇。
得益于专业且务实的指引,高公岛“紫菜小镇”的发展定位愈加清晰,通过加快提档海上养殖、紫菜加工等支柱产业,实施国家一级渔港升级改造,推进羊山岛、紫菜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开发,高公岛“全国紫菜第一镇”的打造渐入佳境。
近年来,为促进高公岛渔业产业融合发展和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周伟博士组织编撰了《连云区海洋休闲渔业发展规划(2022-2030)》,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休闲渔业、乡村旅游,宣传民俗文化,开辟“高公岛→紫菜垂钓区→前三岛海钓→岛礁观光→体验拉网捕鱼→海鲜一条街/大排档”和“羊山岛→西连岛→鸽→东连岛→竹岛”的休闲游专线。
针对3村1街道,重点打造民俗体验二日游,带动渔民转型就业,支持街道产业园建设,高公岛成了名副其实的最美紫菜特色小镇。“吃在渔家、住在渔家、乐在渔家”的渔家乐休闲项目,使高公岛成了“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网红打卡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从愿景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