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联系。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深刻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内涵,要求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擦亮新质生产力发展底色。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我们要进一步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提升发展“含绿量”。
我市滨江临海,是万里长江在江苏入海前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美丽南通建设多点突破、厚积成势,生态文明建设交出了一份可观可感的优质答卷,绿色生产力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撑。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新阶段,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以富有绿色内涵的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我们更有信心动力,更将主动作为,更应走在前列。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绿色转型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能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绿色化这一重要趋势,抓住全球绿色经济、绿色技术、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机遇,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嫁接绿色、低碳技术实现焕新、蝶变,加快布局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最具成长能力的绿色生产力,着力构建绿色低碳经济体系。以发展方式创新推动全面绿色转型,还要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新风尚,培育更多绿色消费场景,为新质生产力建设提供需求支撑。
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普遍共识。要抢抓“双碳”目标带来的新机遇,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特别是要用好我市丰富的“风光”资源,着力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持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要着眼应对国际绿色经贸规则能力,健全绿电交易、溯源认证体系,更好发挥绿电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外贸出口中的优势作用。
赋能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新质生产力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巩固提升我市生态环境治理优势,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治理、修复的现代化水平;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持续打造沿江沿海生态带,保持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让我们逐“绿”而行,发展富有绿色内涵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聚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