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指出,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支柱产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进一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启“新”征程的道路上,要聚焦实体经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产业聚链成群、集群突破。今天的“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系列述评,一起关注在千帆竞发的“新”赛道上,邳州市实现产业蝶变、能级跃升的思路举措与创新路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我市近期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对有关问题也进行了再部署、再强调,指出“传统产业转型得好,也是新质生产力”。
诚然,传统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比超80%,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而如何让传统产业在角逐“新”赛道上再“焕”新活力,提档升级是关键所在。
市经济发展局局长薛冬表示:“紧扣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我们将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培大育强,推动生态家居等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半导体设备与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新质生产力的“新”在于创新,新的资源禀赋、新的产业能级、新的组织管理、新的科创平台等,在此期间,对于传统产业来说,新的谋篇布局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源头活水,更是区域传统产业焕新发展的协同并进。相较于过去的“单打独斗”,在“集群集聚”的思路导向下,我市板材、大蒜、养殖等传统产业纷纷整装再出发,生态家居、碳基新材料、绿色食品等一系列更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且更具市场前景的高质量产业在邳州再度启航。在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曹智就传统产业发展再做新详尽部署,这也为传统产业的“弯道超车”指明了方向。
官湖镇经发办公室副主任王璇说:“我们将继续融合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经济新业态,赋能传统家居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莹表示:“现有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是激活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最有效途径。一方面,我们推动规上工业‘智改数转网联’全覆盖,提升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研发能力;另一方面,对符合‘专精特新’‘独角兽’‘瞪羚企业’‘国家高企’‘首台套’等条件的企业,一对一宣传、辅导、争创,通过构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根基,全力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传统”不等同于“低端”,传统产业不代表落后生产力。实践证明,不少传统产业经过技术改造、布局调整,正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瞬息万变的时代,对于传统产业而言,固步自封只会停滞不前,唯有因地制宜的转型升级,才能扬长补短,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
如果说传统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那么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近年来,锚定六大主导产业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同样成为我市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的新兴产业,我市在对其的谋篇布局中,尤其倾注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上,市委书记曹智就全市当前半导体材料与设备、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现状作出分析研判,并发出了“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的动员令。这更加坚定了全市上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信心,认识到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势头中,唯有敢于创新、勇于突破,才能厚植产业强市的实体根基,在百舸争流中把稳高质量发展的舵盘。
八义集镇人大主席魏东升说:“落实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就是要我们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高新区党工委负责人陈兆球说:“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报告主题突出、内涵丰富,聚焦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擘画了‘强富美高’新邳州的生动图景。高新区将锚定方向、校准赛道、狠抓落实,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走在前、做示范。”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近年来,我市在产业发展的谋篇布局中,持续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新兴产业集群在邳州这片土地上加速崛起。半导体材料与设备产业便是其中之一。历经十几年的发展,目前邳州半导体材料与设备产业已实现了产业集聚化和产业链循环化。
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志伟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加速我们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我相信有了新质生产力的指引,会加强研发的联动和生产的联动,整个供应链包括整个产业链会融合得更紧密。”
新兴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是迭代成长的过程,更是抗击风雨的历程。一个又一个新兴产业的破土萌芽、蓬勃发展,充分验证了我市坚定不移走聚焦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之路的正确性。产业集群所产生的“蝶变效应”,更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因地制宜”的发展定位既是对区域发展的准确把握,也是对新质生产力丰富内涵的深刻理解。因地制宜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要向“质”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协同发展,在“向新、向优、向绿”中,操稳“基本盘”、激活新动能,通过产业到产业集群的壮大突破,引领产业结构朝向高能级迈进,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产业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