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争日,夏争时,农时不等人。面对旱情,赵墩镇、岔河镇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抗旱自救,充分利用沟、渠、井等水源条件,多措并举,打好抗旱保苗主动仗。
赵墩镇更厅村耕地面积4680亩,以大蒜和玉米套种为主。受近期持续干旱少雨天气影响,田地里的玉米出现干旱情况。该村积极行动起来,充分利用现有的灌溉设施和水资源,全力以赴抗旱保苗。
在更厅村电灌站,记者看到,随着工作人员启动闸门,水流倾泻而出,沿着主干渠一路奔涌,流向各个分渠和田间地头,为全村农田灌溉提供水源。
据了解,早在今年3月份,更厅村就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提前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9座电灌站设备进行维修、保养、更换。赵墩镇更厅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惠祥龙告诉记者:“因为玉米怕淹,不能漫灌,只有将水送到地头,村民们再用小喷灌机自己喷灌。为了把水引流到田间地头,我们修通了两条多年淤积的排水沟2000多米。”
近段时间,更厅村安排专人在各电灌站值班值守,根据村民的灌溉需求,及时调整开机计划和时长,全力以赴提高灌区农作物用水保证率。村民尚建华种植了20亩地,现在只需要一个电话,电灌站就会开泵提水。不到30分钟,源源不断的水流经过渠道顺利流到他家地头。“沟里有水,在地头就浇了,很方便。”尚建华说。
据了解,针对旱情,更厅村各电灌站24小时不停机抽水,千方百计调配境内一切可用水源抗旱保苗。目前,旱情正逐渐得到缓解。
连日来,岔河镇科学调度水源,合理适度地进行农田灌溉,为耕地“解渴”。6月14日,在岔河镇马庄村的田间地头,农户们正忙着进行喷灌浇水作业,以应对近期连续干旱天气,为秋粮生产打好基础。
早在夏收开始时,马庄村结合“小田并大田”工作,将村内沟渠全部疏通,确保灌溉水源能够及时流入田间地头。村民崔茂盛种了20多亩地,小麦收割完毕后,栽植了玉米。记者见到崔茂盛时,他正利用田间的灌溉设备给玉米苗浇水。崔茂盛说:“‘小田变大田’后,沟渠都是相通的,好收好种,没有水的地方给打好机井,随时有水,灌溉非常方便,我们现在已经浇第二遍水了。”
马庄村耕地面积2500亩,其中水田500亩,与旱田相比,水田的用水量更大。为了避免用水冲突,马庄村采取分批种植、错峰浇水的方法,确保每块田地都能得到充足的灌溉。此外,在村里三个电灌站全部开启的同时,又新购置了可移动式抽水机,方便随时调配,确保水能够及时送到田间地头。岔河镇马庄村党支部书记马永表示:“总共有50眼机井,宋家沟和杨家沟两条沟渠不停翻水,供水保苗没有问题。”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岔河镇科学分析研判旱情形势,精准施策,对抗旱保苗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发动各村不等不靠,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设施,因地制宜采用微灌、滴灌、喷灌等多种方式进行灌溉。目前,岔河镇已播种5.16万亩,其中玉米已播4.57万亩,大豆0.01万亩,大蒜0.58万亩,为了提高灌溉效果,岔河镇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户如何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和土壤墒情,合理调配水源,科学灌溉,提高芽苗存活率。接下来,岔河镇将积极与水利部门对接,继续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抗旱保苗措施,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