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加工成大米过程中,产生的稻壳、米糠、碎米等副产品,如何提高其附加值、促其产出高效益?近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江苏光明天成米业有限公司完成粮食产业园规划设计,给出了答案。
“光明天成粮食产业园”地处戴窑镇粮食加工园区,位于光明天成米业有限公司南侧。产业园规划面积160亩,计划投资10.35亿元,建设稻壳炭化项目、米糠油项目、大米深加工食品项目。
“建设粮食产业园项目,是公司可持续发展之需。”江苏光明天成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峰说,光明天成米业公司以稻谷加工规模大闻名行业,去年又投资1.2亿元新建了第三工厂,遴选了各工序行业最先进的设备,新上智能化稻米加工生产线,年加工稻谷能力50万吨。今年底,第三工厂将投产,连同第一工厂、第二工厂的稻谷加工量,累计年加工能力达80万吨。
稻谷加工大米后,稻壳占14%左右、米糠占8%左右,80万吨稻谷所产生的稻壳、米糠量非常大。其中,稻壳在11.2万吨左右,米糠在6.4万吨左右。之前,稻谷多是由油脂及饲料商家收购。如果就地加工,不仅提高副产品附加值,还比其他商家要省下一笔可观的运输费用。此外,米糠就地及时加工不仅油品品质好,也会降低加工成本。“依托公司现有三座大米加工厂提供的副产品,配套稻壳炭化、米糠油及大米深加工等项目,真正将稻谷进行‘吃干榨尽’。”
稻壳炭化项目,是产业园的首要建设项目。主要是通过生物质气化炉将稻壳进行炭化形成稻壳炭,每吨稻壳炭需要稻壳3.5吨。稻壳炭应用于冶金行业,同时,产生的可燃气送燃气锅炉,生产的蒸汽用于米糠油的生产以及食品加工。
稻壳炭化项目,拟配备100吨气化炉的生产线,日可处理稻壳800吨,年处理29万吨稻壳,年产稻壳炭8.3万吨,目前市场价格约2400元/吨,年销售额近2亿元。
米糠油项目主要是对米糠进行深加工,利用生产稻壳炭产生的热能,通过浸出、精炼等工艺,将米糠变成可食用的高端米糠油(又称稻米油)及米糠粕。该项目拟配备500吨膨化浸出生产线及两条精炼油生产线。其中,年加工处理米糠18万吨,年产米糠油约2.6万吨,年产值约4亿元;年产米糠粕15万吨,年产值约3.3亿元;两条精炼生产线还可以对其他油品进行精炼,年产值约2.7亿元。上述项目预计年总产值超10亿元。
食品加工项目,是利用生产稻壳炭产生的热能,通过戴窑镇粮食物流产业园及大米加工企业的客商,招引相关食品加工企业。其中,拟与国内知名企业及江南大学进行合作,生产低GI(血糖生成指数)功能米饭、八宝饭、八宝粥、预制米饭、米粉、米饼、米制品等相关食品。上述项目达成后,年销售额可达8亿元。
与大米的粗加工不同,精深加工可带来较高的税收,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形成税收5000万元。
产业园项目的优势是,项目所需的大量稻壳与米糠全部来源于光明天成自有稻米加工厂,和本镇稻米加工企业。若项目全部达产,实现就地深加工,每年需求稻壳、米糠及大米总量将超过60万吨。相较于外地加工,以节约50元/吨运费为例,就地加工可以直接节省约3000万元的运费。
据介绍,项目实施后还将吸引一批具有实力的外地客商前来投资。不仅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地方产业的整体水平,还可以增强地方“以商招商”的能力,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通过稻米加工、副产品深加工、新型产品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价值的最大化。项目的实施还将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记者了解到,同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江苏万家福米业有限公司,也新上稻壳炭化项目、米糠油项目,6月下旬项目将启动建设。
“粮食加工产业是全镇主导产业,全镇集聚了52家粮食加工企业,全年加工稻谷产能约700万吨,实际稻谷年加工量约550万吨,大米及其副产品的深加工是粮食加工产业的发展方向,也是粮食加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戴窑镇党委书记沈浮表示,镇党委政府将聚焦粮食产业发展,聚力粮食加工产业链延伸,眼下镇里已组成工作专班,全力服务“光明天成粮食产业园”和万家福米业公司深加工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