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璧山区在大成广场城市更新项目中,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打好老旧小区、公共资源和设施配套改造“组合拳”,既营造出宜居“大生活”,又留住“母城忆,年代味”,核心老城区焕发出新活力。
对城市的“母城”核心区域进行城市更新,因牵扯面广,处置不当往往会顾此失彼。重庆璧山区在大成广场城市更新项目中,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打好老旧小区、公共资源和设施配套改造“组合拳”,既营造出宜居“大生活”,又留住“母城忆,年代味”,核心老城区焕发出新活力。
营造“大生活”,让城市宜居品质提升
初夏时节,璧南河畔清风阵阵,不远处的大成广场人流如织。重新开放3个多月以来,升级改造后的广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一直以来,作为璧山老城区最受欢迎的休憩娱乐场所,经多年使用,陆续出现了不少问题:绿化无章法、设施陈旧、功能单一……周边建筑存在不同程度的墙体脏污、瓷砖脱落等现象。
作为璧山区首个城市更新项目,2022年,大成广场大成组团被列为重庆市城市更新示范试点项目,这座老广场迎来了新机遇。改造过程中,璧山区聚焦群众需求,打造宜居宜业的空间环境,让每一个角落都装得下居民的“大生活”。
例如,大成广场所在的地势西高东低,此次改造利用这一地形特点,对其局部抬高,形成半开放式的下沉广场,构成了上广场和下广场两个分区,上广场主要满足中老年人活动需求,下广场是青少年活动空间。
改造后的大成广场不仅增强了原有的休憩娱乐功能,还增添了现代生活乐趣。广场上新建了裸眼3D、咖啡厅、音乐喷泉、观景台阶、儿童阅读空间等设施,居民有了更多选择。
“不但要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更要让市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重庆市璧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刘志鸣说,在推进城市更新中,璧山区紧紧围绕“母城记忆、文化传承、市井烟火、商业中心、网红打卡”等关键线索破题谋划,兼顾功能性、便民性、文化性,为城市增添更多暖意、惬意和诗意。
大成广场片区大成组团有居民3399户,常住人口密集,长期存在着“停车难”问题。经过升级改造,大成广场地下新建停车场两层,将新增停车位589个,“停车难”将得到有效缓解。
此外,大成组团内的96栋建筑也都面目一新。改造前颜色灰暗、墙体破损的楼栋,如今变得色彩轻灵,每到夜晚,绚丽的灯光秀吸引大量市民驻足观看。改造后的大成广场片区,一座“母城文化会客厅”雏形初现,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留住老记忆,传承千年“儒雅”文脉
作为璧山母城的核心区域,大成广场是璧山人的“乡愁”所在。旁边的璧山文庙是目前重庆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文庙建筑群。如何在城市更新中留住历史记忆,更新城市肌理?
刘志鸣说:“我们以‘母城忆,年代味’为核心理念,挖掘和传承璧山的千年历史和文化记忆,对母城的空间结构和文化脉络进行了细致梳理,以小尺度、微更新的方式,保留城区面貌,传承城市文脉。”
在考察历代老城地图的基础上,璧山区依托片区独特的文化资源和历史故事,初步形成了大成广场片区“北街、南巷、西山、东岸、中文堂”的空间设计布局。
通过保护修缮、改造升级、拆旧建新等方式,大成广场片区内的历史文化景观、老街小巷、老旧居民区和商业区等城市空间的整体风貌显著提升。
今年年底,大成广场升级项目全部完工后,文庙的千年建筑轴线被延伸至前广场区域,借助创新材料,文庙半圆形的泮池形态将得以恢复和传承,地下商场入口的“万仞宫墙”玻璃景观用水景点缀,与红墙黄瓦的文庙相得益彰。
璧山古八景之一的“觉院夜雨”在大成广场片区的城市更新中,通过古典与现代的融通,一个体现着巴渝风格、璧山特色的文化符号得以重现传承。
拓展市民的文化休闲空间也是此次更新重点。璧山因“双状元、六翰林”而被称为“儒雅之城”,在大成广场西南方向的明清状元坊遗址上,结合儒雅文化打造的双状元文化主题口袋公园成了附近居民散步的新去处。
“大成广场片区更新项目,不仅注重保护老城区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还融入了璧山城市独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项目总承包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王文亮说。
打通“微堵点”,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大成广场焕新只是璧山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以城市更新为契机,璧山区及时回应民生关切,逐个打通街头巷尾的“微堵点”,城市治理中的许多难题得到有效破解,一个常住常新的高品质生活示范区逐渐成型。
“我们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城市更新中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推进实施,致力营造‘安心、放心、舒心、暖心’的‘四心’居住环境。”刘志鸣说。
近年来,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璧山区已建设养老服务中心19个、孝心食堂14个、加装电梯440部、改造雨棚16550平方米,翻修楼梯间25000平方米,新修楼顶防水38000平方米,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品质有了看得见的变化。
“现在好了,生活方便,居住环境舒心。城市升级改造为城市注入了新活力!”大成组团城中社区居民王强说。
河道水质也有了明显改善。经三次管网改造工程,广场东边的璧南河已由曾经的“掩鼻而行”变得水清鱼跃,污水直排、散排的“老大难”问题在全区已基本解决。
目前,立足“生态之城”定位,璧山区全面发力修复城市生态功能,在污水整治的同时,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累计建成达标排水分区12个、面积21.22km2,城市建成区45.1%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