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徐州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6月8日召开。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出席会议的市委委员51名,候补委员1名。市纪委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部分基层一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列席会议。
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重点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部署,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点,扎实稳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
全会指出,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为新征程上的江苏发展把脉指向。今年3月5日,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对江苏发展又明确了“4+1”重大任务。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一个常学常新、常悟常进的过程,必须持续做好深化、内化、转化的文章,确保贯彻落实到位。一要深刻领悟“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和殷切期望,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把各方面的干劲带起来,着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在为全国全省大局作出更多贡献中彰显“徐州作为”。二要深刻领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瞄准方向、立足实际,找准切入点、下好先手棋,在更大力度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探索“徐州路径”。三要深刻领悟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的坐标方位和使命任务,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全方位提升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品质,在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徐州担当”。
全会认为,当前,徐州正处于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的攻坚期,肩负着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支点的重任,必须牢牢把握“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个重要方法论,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上拿出更多举措、展现更大作为,为全省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作出更大贡献。做到先立后破,就要把握新与旧、立与破的辩证统一,在以新化旧、以立促破上下功夫;做到因地制宜,就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做到分类指导,就要在规划引导、政策供给、要素保障、改革试点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做强特色优势,形成多点支撑、协同联动、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格局。
全会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抓好五项重点任务:一是抓牢科技创新牛鼻子,强化重大科技战略落地见效,提升科创平台能级水平,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聚力建设区域人才强市,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科创中心,着力构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劲引擎。二是把握转型升级大趋势,在发展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未来产业上下功夫,加快构建以“343”创新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根基。三是强化区域发展引领力,城市功能要提升品质、涵养气质,区域协同要全局谋势、做活“棋眼”,板块联动要各展所长、主动抢位,加快提升中心城市发展能级,着力增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联动优势。四是坚持绿色发展不动摇,加强先进绿色技术研发应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赋能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擦亮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鲜明底色。五是拓展改革开放纵深度,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新动能,扩大双向开放增创新优势,有效打通堵点畅通循环,着力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活力。
全会指出,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推进乡村振兴、抓好安全生产等工作多次提出明确要求,要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不折不扣抓好落实。改善民生上,要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兜稳民生底线。乡村振兴上,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一体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文化建设上,要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基层治理上,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社会稳定上,要强化法治徐州、平安徐州建设,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安全生产上,要扎实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会强调,要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提升真抓实干的能力本领,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深化减负赋能的实际成效,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踊跃投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支点、推进徐州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徐州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支点的决定》、批准辞去市委委员职务的《决定》和递补市委委员的《决定》。
全会号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点,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