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南丝竹邂逅戏曲,会编织出何种美妙乐章?昨天(6月5日),古猗园里,一场江南丝竹与戏曲相结合的沉浸式赏析音乐会,“奏”出更加青春活力的答案。
这场以“丝竹戏韵,猗园雅集”为主题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无论是舞台表演,还是非遗技艺展示环节,一大波“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传承人活力亮相,挑起非遗传承的大梁。
伴着绵绵细雨,江南丝竹声悠然而起,12位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演员倾情演奏,乐声、雨声、溪声、风声相得益彰,为观众送上一场色声交融的精神盛宴。
“压金丝嵌宝是一种以玉器为载体的中国传统金属细工装饰技法,首先需要在玉石上开槽,再将金银拉成细丝镶嵌其中,因此有‘金玉良缘’之意。”压金丝嵌宝非遗项目传承人张超从19岁开始学习这门手艺,虽然是“85后”,但已经是压金丝嵌宝第五代传人。
现场,张超化身摊主,带着满满的“非遗干货”热情介绍,俘获不少粉丝。“这么精细的金丝得多难镶嵌,你们展位的含‘金’量可太高了!”市民倪阿姨感叹道。“我们在马陆文体中心设置了线下课程,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前来体验,”张超邀请道。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雅乐团、雅韵丝竹乐社团长党昱欢是一名“00”后,他自小学习竹笛,加入乐团3年,今天见证乐团成功授牌非遗保护基地,内心激动不已。“刚刚欣赏到许多前辈的表演,收获很多。希望以后能够向前辈们看齐,将江南丝竹的乐声传递给更多的人。”党昱欢说。
近年来,嘉定持续探索打造非遗保护特色品牌,上线“嘉有好市”“嘉有好展”“嘉有好课”系列活动,走深走实“非遗在社区”“非遗在校园”“非遗进商圈”“非遗进景区”相关工作,开辟“非遗+数字”“非遗+党建”创新发展模式,激发非遗传承内生动力与外化活力。
嘉定区文化馆副馆长、区非遗办副主任奚佳介绍,目前,嘉定全区共有非遗项目74项(其中国家级4项、市级15项、区级55项);代表性传承人93名(其中国家级3名、市级11名、区级79名)。2024年“上海文化遗产季”期间,嘉定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线上线下142场非遗主题活动,涉及展览、演出、市集、讲座、培训等诸多种类,让市民朋友们在家门口就能了解非遗技艺、聆听非遗故事、感受非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