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新闻 > 电子电器 > 文字新闻
每年4亿部废旧手机咋回收
发布时间:2024-06-05  来源:半月谈  

  随着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通信终端已成为民众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与手机大量生产和快速消费相伴的是废旧手机的大量产生。

  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年产生4亿部以上废旧手机,废旧手机存量已超过20亿部。当前废旧手机回收利用仍存在标准体系不健全、回收处理能力不足、价格低于预期等问题,加上消费者担心信息泄露等因素,手机回收意愿较低,超过半数被闲置在家。

  随着我国手机更新换代速度加快,闲置手机数量也在大幅增加。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调查,一部手机的平均寿命约为2.2年,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旧手机有一半以上被消费者闲置留存。

  作为隐形的“城市矿山”,废旧手机内含有铂、黄金、钯、银、铜、锡等许多价值高的有色金属。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秘书长郭占强说,据估算,一吨废旧手机经过回收处理后,可提炼约200克黄金。从手机线路板提取黄金的成本比直接开采冶炼原生金矿要低20%至65%。手机芯片上的元素硅通过提纯加工后,也可用于制作半导体元件的单晶硅。

  业内人士介绍,废旧手机回收利用,对于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环境、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废旧手机利用不当,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将给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危害。目前部分个体小作坊仍通过露天焚烧、土法冶炼和“王水”酸洗从废旧手机提取贵金属,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大,且资源回收效率极低。

  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前废旧手机回收从过去小而散的个体企业逐步升级为“互联网+”的专业化回收平台,一批综合实力雄厚、技术水平先进、商业模式新颖的回收平台企业脱颖而出。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相关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旧手机进入以旧换新、“互联网+回收”等新型回收渠道的仅占10%左右。

  在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有不少宣称可高价回收手机的店铺,半月谈记者拿着一部几年前3000多元购买的某国产品牌手机询问了2家店铺,回收价格仅10元至15元。“家里放着十几台旧手机,担心卖后被拿来从事诈骗或其他用途。”受访消费者杜昕说,对隐私数据泄露风险心存担忧,导致大家对参与手机回收的积极性较低。

  受访者认为,目前多数手机回收渠道尚不规范,手机即使被执行格式化或重置,仍有可能残留部分隐私数据,可能造成视频、聊天记录、支付类软件被破解等隐私泄露问题。“当前对废旧手机信息的处理还没有相关标准来判定是否实现了不可逆擦除,企业的自我承诺存在公信力不足的问题。”郭占强说。

  郭占强介绍,废旧手机回收利用是新兴产业,如二手手机鉴定、评估、分级、拆解、元器件及材料利用、稀贵金属提取等方面目前缺乏相关标准。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部分新型回收企业建立了企业自身的质量鉴定标准,而一些私人商家或小企业则以市场行情来回收。

  业内人士介绍,由于没有国家统一标准,各种回收渠道对同一个二手手机的估价差异较大,从购买二手手机的消费者的角度讲,因无法完全掌握手机的品质而产生对价格的质疑。

  万物新生(爱回收)集团副总裁田牧说,目前企业回收的手机大部分是有再流通价值的,不具再流通价值的手机占少数。

  “集团生产线每年可拆解废旧手机1000万台,但过去10年平均每年拆解量只有150万至200万台。”伟翔集团中国区总裁黄伟说,集团一直从事废旧手机回收拆解业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回收处理的手机大部分来源于手机制造厂商,只有一小部分是从社会上回收的,数量不足导致很多生产线不能正常运行。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推进海量废旧手机高效回收和循环利用,是落实新资源观的重要体现。

  受访专家表示,应加强研究、制定明确的补贴措施,根据废旧手机回收利用专业企业产能、投资、产值贡献,给予一定财政资金支持、相应税收优惠,鼓励更多企业在硬件提升、技术创新上进行突破。同时,鼓励先进回收企业建设成为行业标杆,推动废旧智能手机分类、拆解及深加工处理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提高废旧手机回收利用效率。

  业内人士建议,探索将废旧手机作为特殊品类垃圾进行专项回收,针对废旧手机质量鉴定、分级、信息销毁、稀贵金属提取等环节出台相应的技术规范、行业标准或认证,进行分类差异化管理。

  郭占强认为,应进一步明确平台企业对公民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责任,提高个人信息泄露违法成本;加快制定移动通信终端信息擦除的国家标准,通过多种手段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专家建议,进一步壮大“互联网+换新+回收”新型模式,完善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线下便民网点建设,将手机循环利用普及宣传深入城乡各地。

上一条:补短板防风险 金融严监管释放强信号
下一条:今年国务院将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 降费占六成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