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为目标,以地方红色资源为核,打造“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双循环系统,大力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着力构筑青少年思政教育高地。
5月20日至22日,校园版儿童剧《新安旅行团》在新安教育集团三个校区巡演,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校园版儿童剧《新安旅行团》是在儿童剧《新安旅行团》的基础上,经过修改和删减,由新安小学创排、该校师生出演全部角色的一个版本,目的是让更多青少年了解“新安旅行团”。巡演过程中,所有参演师生团结协作、全力以赴,不叫苦不叫累,充分展现出“小好汉”的优良品质。
淮安是一片红色热土,作为周恩来总理故乡、著名革命老区,拥有革命遗址遗迹176处。淮安还拥有丰富的乡土资源,是经过长期积淀发酵形成的、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的总和。经过系统梳理,我市遴选出红色革命文化、历史文化遗址、名人名著资源三大类,逐步形成一条完整的红色文化资源链。将红色文化资源链融入教材、融入课堂和学校各种思政育人实践中,让教材鲜活亲切,让活动生动直观,让独特的红色乡土文化成为激发青少年文化自信的源泉。
今年1月,周恩来崇高品质涵育时代新人习养行动——“行走的思政课堂”启动仪式在周恩来纪念馆举行。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周恩来纪念馆以研学、阅读、文艺、宣讲等“四大课堂”为载体,持续深化馆校共建,搭建活动平台,创新活动形式,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
我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开展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依托周恩来纪念馆、新安旅行团纪念馆等一批中小学生实境课堂基地,推出“访伟人故里、寻红色记忆”等淮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线路和“青年学习社”线路,到各条线路“打卡”成为孩子们入队入团教育、参与社会实践的“必选项”,这一举措也大大增强了全国各地青少年学生来淮学习实践的吸引力。
5月10日,周恩来故居管理处联合淮安市勺湖小学开展“我和周爷爷比童年”阅读分享会,小学生们走进周恩来童年生活过的院落,聆听周恩来成长过程中的励志故事。在阅读分享环节,同学们踊跃说出自己的感悟,稚嫩的话语中蕴含着坚定的力量。
我市以培育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为目标,以“全景思政”项目设计为抓手,联动多方资源开展思政教育实践,积极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创新实施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校外实践基地群;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红色主题教育,邀请老红军、周恩来故居讲解员走进学校为孩子们上课,开展“红军娃重走长征路”“沿着周爷爷的足迹前进”“寻访一大会址”等特色寻访活动,让“静态课程”转向“动态课程”、“统一课程”转变为“差异课程”、“单维课程”转变为“立体课程”。
4月,周恩来红军小学小红星讲解团队被评为全国红军小学传承红色基因“优秀小红星讲解员团队”,“小红星讲解员”们走出校门,走进周恩来纪念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讲述“飞夺泸定桥”“血染湘江”等故事,思政课走出校园,在广阔的校外让学生边走边学、边学边思。
接地气、有灵气,全市各中小学通过“沉浸式”教学、“零距离”学习、“情景式”带入,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让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
举办思政育人特色学校推进会暨“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时代新人”研讨活动;组织“爱在乡村教育”活动,关注边远乡镇,努力提升乡村教师专业素养;举办淮安—南京两市深度教研交流活动;与宿迁市小学思政团队举行课例观摩与研讨;淮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联合举办主题为“学好思政课,培育接班人”研讨活动……近年来,我市实施综合性育人策略,把牢育人“支撑点”,打通思政课教师成长关键路径,先后建成“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联盟”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教研中心”等。
构建市、县、校三级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制订全市思政教师年度培训培养计划,把国家统编教材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和编写思想传递给全市中小学思政教师,充分发挥统编教材的育人功能。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以思政学科名师工作室、乡村教师培育站等为载体,每学期组织骨干教师开设示范课、研讨课、观摩课等,形成“老带新、新促老、新老互动”的良性循环。依托小学“三航”教师培养工程,从区域专题研修、校本主题教研、教师个人研修三个维度,积极构建思政骨干教师“全链条”培养机制,持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开展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的专题培训。2023年,开展优质课展评、基本功大赛、新课标培训、青年教师培训等活动20余次,各地各校建立思政学科团队,共同提高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选派思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培训、观摩研讨等,邀请省内外专家名师开展教学引领、理论指导,组织“政治坚定、绝对忠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主题教育大会、“增强文化自信”等主题讲座、研训活动十余场,全面提升思政教师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