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水褪去,方知谁在裸泳。在集成电路领域,竞争更为残酷。
一度炙手可热的碳化硅领域,于今年迎来需求爆发期。在全国主流厂商纷纷着手布局8英寸SiC产线时,位于越城的芯联集成已先人一步,提前交出一份亮眼答卷。5月27日,据芯联集成官微消息,8英寸SiC工程批已于4月20日顺利下线,这也标志着国内首条8英寸SiC晶体管生产线来到量产前夜。
芯联集成成功背后,映射的是整个越城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厚积薄发。浙江“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建设考评全省第二,集成电路领域全省第一;成功上榜第一批“浙江制造”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协同区;浙江省集成电路基金唯一落地县……回望过去六年发展,越城区集成电路所获荣誉之多,受重视程度之深,堪称全省第一区。
一、从“芯”起步 点燃产业星星之火
从一片空白,成长为备受业界关注的“芯”高地,越城区集成电路急速崛起的“奇迹”,源于怎样的发展动力?答案得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
1984年,身为国家集成电路重点发展的五大支柱企业之一甘肃871厂在越城设分厂,从此,越城芯片产业正式写入中国高新科技发展历程。
1988年,在“531”战略下,871厂绍兴分厂改名为华越微电子有限公司,建起了规模化、现代化的集成电路 IDM 模式(即集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与销售于一体),是当时长三角仅次于无锡华晶的第二家集成电路制造企业。
作为浙江集成电路生产的“黄埔军校”,871厂一度成为90年代的绍兴招牌支柱产业集散地,为当地培养了大量的集成电路生产人才,也为未来集成电路的再次腾飞埋下了伏笔。
二、“龙头”引领 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对中兴通讯的出口禁令,打响了对中国科技战的“第一枪”。彼时,国内不少大城市开始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忙于出政策、找项目、挖人才。在当地政府招引下,见证过871厂黄金时代的周子学以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的身份重回绍兴,带着年产值45亿元的中芯绍兴项目签约、入驻,再度拉开了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序幕。
次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绍兴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集成电路产业创新中心”之一,首次被写入国家战略。
此后,芯联集成发展速度更不负众望。2018年5月18日,中芯集成电路制造(绍兴)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这一天,离中芯国际签约落户仅78天,刷新了绍兴重大项目从签约到破土动工时间的新纪录。
近年来,芯联集成累计投入超300亿元,建立了完整的车规级芯片工厂,己拥有从设计、制造、模组封装到检测的全产业链服务能力。2023年5月,公司于科创板发行上市,成为发展最快的半导体企业。企业年报显示,去年,芯联集成年营业收入超过53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6%,其中新能源业务收入占80%,车规级碳化硅的出货量国内第一。今年,随着8英寸碳化硅器件产线正式通线,企业碳化硅销售额将达10亿元。
不光是芯联集成,其他项目的接连短时间落地,也在反复印证着一句话——“纪录就是用来打破的”。
2020年6月,长电集成电路(绍兴)有限公司300mm集成电路中道先进封装生产线项目一期厂房开工建设。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用了22天,用时只有浙江省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的四分之一。近三年,越城区集成电路“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产业规模呈现百亿级增长,去年已突破600亿元。
三、服务至上 政府企业“双向奔赴”
看的见的速度背后,是看不见的努力。
“绍兴集成电路产业平台成立之初,就肩负着突破‘卡脖子’技术的使命。”绍兴集成电路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任宇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过去的6年里,任宇带领团队自学专业知识、签约产业项目、保障工程建设、为企业招引人才……在像他这样一大批“服务员”的带领下,越城区集成电路产业领域的营商环境优化有了显著提升。
“给我的感觉就是反馈特别得快,长三角地区有些城市都还没来得及和我们谈,你们就‘下手’了。”谈及落地原因,美新半导体(绍兴)有限公司绍兴工厂厂长李小海脱口而出, “当地对我们的项目十分重视,给的政策条件很优惠,这里的产业集聚性也很好,因此我们选择在这落户。”
眼下,随着引进一个、招来一批、联动一片效益逐渐显现。越城已基本形成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及应用的全产业链,越来越多像李小海一样的企业家选择在越城创业发展,为当地集成电路产业注入“芯”活力。
今年新春第一会上,越城区明确提出,2024年要确保新落地项目10个以上,实现平台固定资产投资达120亿元,平台规模力争突破850亿元,年度考评全省“保二争一”。
未来,越城区还将持续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以招才引智为抓手,加速打造集成电路“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2.0版,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