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绵阳市 > 文字新闻
四大关键词看绵阳科技创新动力澎湃
发布时间:2024-05-31  来源:绵阳日报  发布开发区: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3年,绵阳位列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第17位,两年提升24位、全国进位最快,获评全国十大最具科技创新潜力城市。

  绵阳的今天因科技而兴,绵阳的明天也必定会因创新而盛。

  在5月29日举行的2024年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大会上,发布了绵阳市2023年度科技创新工作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有哪些关键词?又释放出哪些信号?

  关键词一

  开放合作“破圈”

  对外开放合作程度,反映着一座城市发展的眼光、胸襟和格局,驱动着一座城市的发展跃升,更是助推绵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的必由之路。正如报告所言,绵阳正以开放合作“破圈突围”推动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为链接全球创新资源,绵阳以云技术为依托,创新建设‘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通过‘云端’链接全球科研院所、企业的技术、人才、设备等,创新资源加速聚集。”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列举出一组最新数据:目前,“云上两城”已经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斯坦福大学等33所知名高校展开合作,吸引顶尖创新创业团队35个,成功攻克热容X射线CT球管、超宽带低反射环行器产品技术等一批“卡脖子”问题。

  随着系列全国性重要活动在绵举办,加快对外交流步伐,已促成科技项目对接100余项。绵阳科技领域开放合作的朋友圈设置为“世界可见”,主动拥抱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科技浪潮和创新链。

  关键词二

  畅通供需两端

  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距离到底有多远?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从技术到市场转化,绵阳如何跨越?

  报告中有这样一句描述:“以供需两端精准对接,推动成果转化。”

  我市创新实施“科技助理”制度,从在绵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中分四批次遴选出89名懂技术、懂市场的人才担任“科技助理”,进院所、进高校、进企业收集技术需求,找准畅通科技创新供需两端结合点、关联点、切入点,唤醒绵阳“沉睡”科技资源。

  通过科技助理的“穿针引线”,目前已促成X-FLASH放疗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绵转化落地,医用回旋加速器等一批“绵阳造”实现国产替代,并成功落地肯尼亚内罗毕西部医院。

  关键词三

  汇集创新要素

  在完善创新生态链中,人才、融资是频频出现的关键词。

  近年来,我市通过搭建“人才+金融”平台等系列举措,加速汇聚创新要素,灌溉科创“沃土”,科创生态持续向好。出台“人才十条”“金融十条”,设立10亿元人才专项资金和“人才周转池”,两年来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超5.8万名;建成川渝首家科技银行,科创类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打造科创基金小镇,集聚基金39只、管理基金规模近300亿元。

  关键词四

  培育新兴产业

  时间回拨至2022年,绵阳科技城新区从零起步进军机器人产业,目前已有38家机器人企业落地。

  两年来,绵阳以超常规举措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加速跃升。

  4月19日,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西南科技大学等65家单位共同发起并成立中国(绵阳)科技城人工智能产业联盟;

  4月28日,西南科技大学联合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组建中国(绵阳)科技城人工智能学院;

  5月29日,《绵阳市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发布。

  报告中提到,绵阳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新潮涌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人工智能是绵阳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一个缩影。深入实施科技企业雁阵培育行动,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838家、两年净增314家,国家备案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2944家、两年净增1291家。

  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和“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今天的绵阳,正大力培育核医疗、激光技术应用、磁性材料、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空天等新兴产业,跻身“2023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66位,获评国务院激励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

上一条:市城区义务教育招生 民办学校电脑随机派位将开启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