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了2023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全市177项成果获奖。其中,自然科学奖21项、技术发明奖9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47项。天津经开区22家单位的26项成果获奖,创历史最好成绩。经开区获奖成果覆盖化工、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移动通信等重点产业领域,为区域科技创新及产业能级提升提供创新动力。
26项获奖成果中,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5项、科技进步三等奖6项、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获奖总数占比全市14.69%,占比新区32.91%。22家获奖单位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的单位有11家。
天津市科学技术奖由天津市人民政府设立,是省部级科技奖项,旨在奖励做出重大科学发现、做出重大技术发明、完成和应用推广创新性科技成果,在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此次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含金量高,在智能机器人、基因治疗、新能源电池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京津冀协同创新更加紧密,获奖项目中,32.2%为京津冀科研团队联合完成。
近年来,天津经开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的重要要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经开区企业通过科技奖平台展现创新实力。
靠前服务
经开区通过开展“科学技术奖申报要点解析”专题讲座,进一步服务区域企业,助力科技工作者提升科学进步奖申报质量。同时,聚焦经开区重点产业领域和科技领军企业,做好分类指导、一对一辅导企业申报科学技术奖。积极沟通上级立项部门,争取更多申报额度,做好初审工作,提高申报成功率。近三年,经开区为区内企业平均每年额外多争取科学技术奖申报名额4项,申报成功率达50%以上。
产研联动
积极搭建产研握手通道,促进科技成果对接、成果转移转让等技术交易活动。2023年,经开区打造区域科技成果对接品牌活动,策划、组织京津冀科技成果对接会,促进三地成果对接;组织“小而精”的成果对接活动“科转小桌局”10余场,促进创新主体协同联动,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经开区实现转化和产业化。本次获奖成果中,80%以上为产学研共同攻关实现成果产业化,其中6项为京津冀科研团队联合完成,占获奖项目数量的23%,合作单位包括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国内顶尖大院大所。
政策激励
以增强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为目的,经开区科技政策“科技创新16条”中的 “科学技术奖奖励”政策中规定,对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及以上或天津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以上的主要完成单位,按照上级奖励资金额度给予1:1配套,激励企业积极冲刺科学技术奖更高奖项。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更是经开区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形成创新引领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阶段,经开区将继续瞄准产业链重点环节、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科技创新成果,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