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30周年之际,一支特殊的团队荣获第十一届上海市“慈善之星”称号,他们就是长宁区援滇干部红河联络小组团队。
“在此之前,上海这个地方我只能在电视或网络上才能看到。对我来说,可能是一辈子都不可能踏足的地方,可望而不可及。但是,我很庆幸,也感到很幸运,上海的叔叔阿姨们很关怀我,给了我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能够亲眼目睹多姿多彩的上海。如果可以,将来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努力地学习,到上海去生活。”这是云南省红河州绿春二中的学生白金妹上海游学之后,在日记中写下的话语,记录下了她当时的感受以及勉励自己回报社会的决心。
而帮助白金妹等特殊困难少年儿童圆梦上海之旅的,正是红河联络小组团队。回忆起这件事,红河联络小组团队成员之一,现任绿春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的长宁区援滇干部王传凯感慨颇深。2023年12月20日—21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长宁区代表处、上海陈佩秋公益基金会到绿春县开展特殊困难儿童帮困活动,并到学生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在走访过程中,首次到访绿春的上海陈佩秋公益基金会负责人近距离看到了困难家庭的生活现状,了解了特殊困难学生的需求,萌生了邀请特殊困难学生代表到上海参加年度慈善活动的想法。
经过王传凯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沟通对接后,2024年年初,白金妹和施丽间2名学生代表来到上海参加了“怀爱有诚,行善有恒”——云南绿春县特殊困难少年儿童助学行动,这一行动属于“不是孤儿的孤儿”帮扶项目之一。在现场,上海陈佩秋公益基金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与绿春县人民政府签订了“特殊困难少年儿童助学行动协议”,用于改善当地特殊困难少年儿童的现状。
绿春县地处云南边陲,是少数民族较多的一个县,全县有8020个留守儿童,495个困境儿童,这些孩子有的是孤儿,有的是因父亲去世、服刑、残疾,迫于生活压力母亲改嫁,虽然孩子的母亲还健在但没能尽抚养责任,这些孩子或跟爷爷奶奶相依为命,或寄养在伯父伯母家中,生活比较艰辛。而通过此次与上海慈善组织的协作,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困境儿童们的家庭经济情况,增强其对于读书上学的信心。
“这次在上海参加的困难少年儿童助学行动,充分体现了‘绿春所需、长宁所能’的对口帮扶特点,进一步引起了上海社会各界对特殊困难儿童群体的关注和帮助。作为一名身处绿春的援滇干部,会继续将这项具体工作扛在肩上,做好日常对接沟通,谋划好和落实好一批小而实的具体项目,把好事办好、把事办实。”王传凯告诉记者,他自己也挂联了2名困境儿童,平时会定期开展关心慰问,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助力他们完成学业,实现梦想。
自2022年到云南省红河州对口三县挂职以来,长宁区援滇干部红河联络小组团队接过上一批援滇干部的接力棒,融入当地的工作与生活。同时继续发展慈善事业,在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大局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不是孤儿的孤儿”帮扶项目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长宁区代表处在2021年初发起的众筹帮扶项目,旨在帮助大山深处的孩子解决身心健康问题,帮助他们找回美好童年。红河联络小组团队积极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长宁区代表处等各类公益组织交流交往,主动联系帮扶资源,并协调当地职能部门全面梳理需要帮扶的对象信息,及时提供给慈善公益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精准帮扶提供条件,尽最大可能把爱心送到帮扶对象的心坎上。
目前,“不是孤儿的孤儿”项目在红河州已资助3349人次,资助资金达249万元。据悉,今年6月,长宁区援滇干部还将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长宁区代表处等公益组织、长宁区妇联、心理学方面专业人士一起紧密配合,去往云南省红河州开展困境儿童心理咨询与帮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