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了《关于2023年度事业单位记大功奖励人选和集体的公示》,其中,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的数学教师焦艳玲榜上有名。此刻,她正在祖国边疆继续着她的援疆教育使命,这已经是她坚守的第四个年头。
时间回到2020年,那是焦艳玲从教近30年来最难忘的一年。她作出了教学生涯中最重大的决定——放弃北京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质的工作环境,主动报名援疆,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任教,成为了昆玉市二二四团中学的一名援疆教师。“其实原定的援疆工作是两年,但是时间到了,我的心却离不开了。”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焦艳玲内心依然深受触动。
两年前的一天,援疆工作结束在即,在一次学习活动的汇报环节中,一个名叫依拉木江的维吾尔族学生穿过当时正在拍摄的镜头来到焦艳玲身边,情真意切地对着焦艳玲说:“焦老师,我想跟您说几句话,这些话不仅仅代表我自己,也代表全班同学,我们希望您能继续留在这里教我们,如果您走了,我们可能就考不上好大学了。”这份淳朴的情感深深打动了焦艳玲,这一瞬间的感动不仅留在了镜头里,也永远留在了焦艳玲心里。
面对着学生们恳切的眼神,焦艳玲毅然决定留下,继续她的援疆之路。
在新疆,焦艳玲面临着环境和气候的不适应。去往新疆支教之前,焦艳玲有过一次短暂的新疆旅行经历,“当时去的是北疆,那里有赏心悦目的风景,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焦艳玲支教的地方地处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心。那里气候干燥,风沙频繁,与内地有将近两个小时的时差,且文化生活相对落后、匮乏。“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完全适应,需要时不时靠中药来调节失眠等问题。”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焦艳玲在援疆的这几年里,逐渐出现了失眠的症状。特别是在她所带的班级进入高三阶段后,面对每天长达14个小时的工作量,她的压力显著增加,中药成了她缓解失眠症状不可或缺的“良伴”。“每次想到这些,就觉得当地的教师们不容易,因为他们要一直在这里工作,用他们的坚持培育更多优秀的孩子。”说起当地的教师队伍,焦艳玲感触颇深:“教师队伍整体偏年轻化,经验不足,且因资源等因素,对专业发展的目标不明确,缺少研究意识,属于‘野蛮生长’的状态。”
焦艳玲深刻地认识到,提高当地教学水平,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基于此,焦艳玲在当地有关部门支持下,组建成立了当地首个名师工作室——“焦艳玲京昆名师工作室”。依托工作室,她整合教学资源,带着当地教师交流、学习、参赛,推动本土师资培养,助力提升学校师资队伍水平。随着名师工作室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她又发挥团队中优秀教师的倍增效应,带领工作室成员深入周边学校,去往更加偏远的学校助教,让当地更多的教师获益。工作室成立以来,她不仅主持了兵团基础教育的重要课题,还精心指导工作室成员积极参与北京市、兵团、和田地区、十四师等地的各项学科基本功、论文等比赛,并成功斩获了数十项荣誉奖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不能一直留在这里,但我可以将我多年研究所学所得的教学理念、模式等传递给当地教师,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让他们真正成长起来,让更多的人具有教学研究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在焦艳玲的引领下,昆玉中学的数学教学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一支支优秀的教研团队也逐渐成长起来,他们开始能够在教学中独当一面,为新疆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被问到“今年高考在即,有什么想要对学生和老师们说的”问题时,她说:“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高考是能够改变命运轨迹的重要节点,但是凡事尽力即可,只要努力了,剩下的‘平常心’就好,不管是学生还是像我一样的老师,只要全力以赴,坚持到最后,结果就不会太差。”
今年6月,焦艳玲第二轮援疆期即将结束。支教是她的梦想,如今,圆梦的她即将从这所让她收获很多的四年制“援疆大学”毕业,“记大功”荣誉更成为意外的收获和惊喜。“其实还有很多人也在为援疆事业不断努力。援疆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行动,是一片热情,更是一份使命。”焦艳玲说。
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正高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新创工程“亦麒麟”领军人才、第十批省市援疆先进个人、北京榜样支援合作先锋……焦艳玲从教29年,获得了无数的荣誉和认可。如果说教书育人、推动教育发展是焦艳玲最初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时的愿望,那已年过半百的她正在继续用一生践行自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