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惠民街道第二届“梨王”擂台赛暨精品蜜梨评比活动举行,20名当地蜜梨种植能手一较高下。通过对单果色泽、外形、口感等标准的评定,活动现场产生了比赛的金奖。在最受瞩目的“梨王”擂台赛中,梨农邵进云以单个蜜梨净重995克的成绩拿下了今年的“梨王”头衔。
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试种至今,惠民蜜梨已经走过30余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惠民蜜梨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200亩,60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年产量6000余吨,年销售收入已经超过了2600万元。
传统农业有“热度”
多年耕耘成就一方“致富果”
“相比其翠冠梨,惠民蜜梨无论在外形还是在甜度上都有着明显的优势。”这是嘉兴市农科院专家对惠民蜜梨的评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浙江省绿色产品”“嘉兴市名牌产品”……近年来,惠民蜜梨在省、市各项展览评比中接连获奖。
摸爬滚打三十余年,产品不断获得认可,凸显的是惠民蜜梨对于高品质孜孜不倦的追求。“一棵梨树上所结果子要控制在150个左右,一亩地规定种植40棵梨树,须采用人工授粉,使用生物有机肥料;严格按照《绿色食品操作规程》进行种植操作,栽培过程中采用疏果套装、V字形网架栽培、防虫灯物理除虫……”惠民蜜梨专业合作社社长褚越明表示,惠民蜜梨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种植规程,标准化的种植也使蜜梨品质更具保证。
一边是严格的种植流程,另一边则是火红的销售状况。7月27日,2019嘉善“惠绿”优质蜜梨上海推介会如期举行。本次推介会成果喜人,上海市果品行业协会与嘉善县惠民蜜梨专业合作社签订蜜梨产销战略框架协议,上海华诚果业有限公司与嘉善县惠民蜜梨专业合作社签订蜜梨购销协议,上海随意网络有限公司与嘉善县惠民蜜梨专业合作社签订蜜梨购销协议。
“十年前第一次在上海办推介会,由于客户少,推介会冷冷清清。”惠民街道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街道还在上海各大农产品交易市场设立直销处,用这样最辛苦但又是最容易出效果的方式,让沪上百姓增进对惠民蜜梨的了解。
一份耕耘方有一份收获。近年来,惠民蜜梨每年超过8成的产量销往了上海。现在,越来越多的上海农产品“经纪人”活跃在惠民街道田间地头,梨农的销售也更为便捷。
追求高品质,打开沪上大市场,惠民蜜梨已经实实在在地成为一方百姓的“致富果”。“按照最低6000元左右的亩均收入算,每年保持十几万元的收入应该不成问题。”家住惠民街道大通村的种植户陆雪英说。陆雪英在当地是一位资深种植户,有着近20年的种植历史,30亩的种植面积。
生猪养殖业转型升级、“低小散”企业腾退……在农村产业加速转型的当下,农民增收致富之路面临着重重考验,而惠民蜜梨的种植为其再就业开辟出了道路。“之前最多时养过700多头生猪,现在惠民蜜梨名声好、销路好,转产种蜜梨效益并不比养猪差多少。”该街道惠通村的戴吉新在生猪退养之后种下了82亩蜜梨,如今正享受着蜜梨丰收时的喜悦。
传统农业需深度
多方合力才能造就“示范果”
“如今市面上的蜜梨越来越多,惠民蜜梨的价格多少会受到影响。”陆雪英说,要想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一是要保证品质,二是要运用技术手段与其他区域蜜梨实现错峰上市,这绝不是一户两户种植户能够完成的,大家需要“抱团”。作为一名资深种植户,陆雪英也道出了惠民蜜梨今后的发展之道,那就是更加紧密地“抱团”。
记者从惠民街道了解到,目前,该街道有大大小小数百户的蜜梨种植户中,散户、小户占据其中大部分。“低小散”的种植格局让生产效益难以有效提升,各农户间还容易产生恶性竞争,损坏的是惠民蜜梨的整体形象。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梨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步下降、板结日益严重等问题也影响着惠民蜜梨今后的发展。
以惠民蜜梨为代表,我县黄桃、草莓等传统特色农业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特色农业产业要想实现升级换代,一方面需要农业龙头企业引领示范,适时完善延长产业链;另一方面各“低小散”种植户可以“抱团”,通过统一的生产管理以及销售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效益。
1999年,惠民蜜梨专业合作社成立,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通过建立蜜梨标准化示范基地,做好蜜梨产前授粉、产中梳果、产业采摘等全流程样板的展示,同时不定期地为农户进行培训和相关服务。2001年,惠民街道注册成立了“惠绿”这一蜜梨商标,旨在种植中深入实施“五化”,即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和产业安全化。
从成立惠民蜜梨专业合作社到注册成立“惠绿”商标,惠民街道对这一传统特色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探索一直在进行。截至目前,惠民蜜梨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近百户,涉及蜜梨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合作社主要对社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和技术服务。
“当前,合作社发挥的作用还非常有限。”惠民蜜梨专业合作社社长褚越明坦言,在很多梨农眼里,生产和销售都是自家的事情,受利益驱动的情况还是比较明显,惠民蜜梨要真正实现做强这一特色农业产业,有效完善和延长产业链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