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科技成果转化这件牵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事,如今的镇海有基础、有动力、亦有成效。
左手边,是高能级科创平台的“积厚成势”。
同心湖畔、中官路侧,甬江实验室、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云集林立,全区累计引进科创平台13家、建成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家,两项数据均位列全市第一。大量具有领先性和竞争力的研发成果在实验室诞生,伸出了寻觅应用市场的触角。
右手边,是重点产业转型发展的需求愈发迫切。
从长期担纲“压舱石”重任的绿色石化,到象征着未来的集成电路,从架构稳定、底蕴深厚的大型集团,到从零起步的中小企业,镇海的广大市场主体,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潮下主动寻求着创新突破的机遇。
当左手与右手紧紧牵在一起,自然会迸发出更加强大的发展动能。
2024年第一季度,全区GDP增速居全市第一,彰显开门红的良好态势。其中,这几项细分数据尤其值得玩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总量全市第一,且在全部投资额中占比达38.1%,排名全市第二;制造业投资总量全市第一,且在全部投资额中占比达51.8%,排名全市第一。
这意味着,高新技术和制造业正在成为当前镇海投资建设的重点和焦点。这意味着,“高端创新资源密集区域”的优势正在实打实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养分。
作为新材料领域的科研“高地”,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一座富矿。就在2024年4月,这一平台承接了一场重量级的之江同心·“科学家+企业家”圆桌会议,将多位院士专家和一批优质企业代表汇聚在一起,面对面探讨交流。
这是一场高规格的、具有开创性和引领性的讨论,围绕深化科创平台与企业的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中国科学院院士沈保根将“坚持国家重大需求导向”和“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视作科技成果转化的两个轮子,国家特聘专家车声雷提出“产学研一体的双创团队更有利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对于这场开在镇海的圆桌会议,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王利月不吝赞美之词:“这是畅通政企信息交流往来、助力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实际行动。”
主动靠近企业、靠近市场的科创平台,绝不止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
2024年3月,由甬江实验室材料分析与检测中心发起的全国分析测试技术联盟宣告成立,旨在充分发挥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全国范围内分析测试技术协同优势,打造国内分析测试技术的公共服务技术交流平台。
“期待能够与业界专家、产业界人士共同攻克难题,真正发挥出桥梁纽带作用,有力支撑创新成果产业化。”该联盟的第一场研讨活动上,甬江实验室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张永庆踌躇满志。
2024年4月,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研发设计中心(富邦园区)迎来了一颗石墨烯领域的“新星”。致力于研发石墨烯改性重防腐涂料的宁波云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这座国家级创新中心的重点孵化项目,它的核心产品已应用到部分国家重大工程的腐蚀控制工作,为国家工业固定资产保值作出了贡献。
事实上,早在2024年1月,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就与雅戈尔集团、方太集团、公牛集团等全市知名企业签订了框架协议。随着石墨烯产品在研发端的不断成熟,在市场端的转化落地前景也愈发明晰。
为了让科创平台与企业的联系更紧密、更顺畅,让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更高、成效更显,政府部门也主动参与进取,牵线搭桥、保障服务,汇聚了更加广泛的工作合力。
一方面,我区先后出台一系列促进产学研合作的补贴政策,迭代升级镇海科技市场,大力实施“技术红娘”计划,以奖励激励创新创业先进典型、举办科创企业总裁研修班等多种形式提升市场主体的创新思维。
另一方面,我区科技部门定期组织“科技金桥”活动,让有需求的科创平台和企业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各个细分领域、各个具体环节交流讨论、洽谈合作——譬如4月初的液压领域专场活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教授专家为近20家液压企业“把脉问诊”;譬如4月底的资本对接会,甬江实验室“搭台”,5家创新型企业向20多家银行和第三方投资机构介绍项目前景,探索借力资本要素壮大实力、开拓市场的可能性。
如今,源自科创平台的智慧,正在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怎样在高载荷下生产出耐磨性和使用寿命更出众的新型铜合金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控制好铜液浇筑和钢材预热的温度,密切关注浇铸后的保温过程。”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研究人员的现场指导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元铜合金遭遇的难题迎刃而解。“很幸运,能面对面向专家求助,得到切实有用的答案!”企业总经理王世民感叹。
一座座“金桥”飞架,科创平台与企业的手,握得更紧了。在镇海良好的发展环境、广阔的发展机遇驱动下,“0到1”的原始创新正在不断突破,“1到100”的转移转化终将落地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