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下这个国际金奖,不容易。”乌镇实验室先进功能陶瓷材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陈斌杰激动地说。刚从瑞士回来,来不及倒时差,他又一头扎进了实验室里。
就在几天前,这名“90后”博士和小伙伴带着项目参加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一举摘得金奖。能在全球举办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发明展上夺魁,这枚奖章对这支年轻团队来说,意义非凡。
实现技术突破,离产业化更进一步
“摘得金奖获得国际认可,也意味着团队成功实现了技术突破,离产业化更进一步。”陈斌杰说。
“看,这就是我们的获奖产品。”陈斌杰展示出一个类似芯片大小的长方体。该长方体学名是“发声/触觉反馈用无铅多层压电陶瓷模组”。通俗来说,是换能器、传感器、驱动器等电子器件中的关键功能材料。近年来,这个小长方体正被广泛用于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精密加工、装备制造等领域。
“也许将来我们的手机扬声器,就会用到它。”陈斌杰介绍。“目前手机扬声器一般都是设计在其底部或者顶部,并且需要开孔与空气接触从而振动传递声音。”他解释,使用该技术后,扬声器就能挪到手机显示面板背部,通过面板传递振动,声音向收听者方向指向性更高,且无需开孔,大幅提高手机的防水、防尘性能。
在前期市场调研中,团队发现压电陶瓷材料及器件的市场份额巨大,但市场上绝大多数是铅基压电陶瓷材料。
“铅元素是一种易挥发的有毒物质,随着无铅化政策的持续推广和人们环保理念的不断增强,铅基材料将逐步退出市场,无铅压电是大势所趋。”显然,团队的目光已经放眼到了未来。
陈斌杰坦言,虽然无铅压电陶瓷的市场前景很广阔,实验室层面的研究也很丰富,但如何走出实验室,走向广阔的商业市场,面临着放量生产工艺方面的诸多难题。
再难也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别看只是个小长方体,它的制作过程可谓用“精细”来形容。要将尺寸为15×15厘米的压电膜片一层层叠加,确保每层厚度均为几十微米,随后经历高压、高温、切割环节,仍需保证层与层之间结合致密,无气泡空隙。
但令团队没想到的是,他们的研究之路是从“实验结果不可控”开始的。
“我们采用的是无铅材料与电极共烧技术,中间需要加入粘结剂才能形成多层效果。但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会释放气体,再加上材料热胀变形、电极材料易氧化等因素影响,每个因素的细微偏差都可能造成结果的失败。”
前进路上,坚持是破冰。这支科研团队中,博士占到50%。这也是支年轻团队,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90后”比例更是达到了80%。
粉体比例、流延厚度、预压压力、电极配方……基于千余次实验测试与近万个实验数据,团队将“影响因子”一个个“揪”了出来。为推进项目,大家加班加点,保持着高度的工作热情和专注度。
早在去年,团队参加了乌镇路演专场活动并夺得一等奖,当场就赢得了不少资本的青睐,此后陆续有机构上门寻求合作,但为不受外界干扰,团队始终保持着审慎态度。
“得先确定自己要什么,规划好后再出发。”陈斌杰透露,目前团队正在努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