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植保机、收割机……种田各环节需要的农机农具,这里都配齐了。”在南京市六合区,冶山街道石柱林社区种植大户朱成军对“农服超市”的家底了如指掌,“搞规模化种植如果靠自己买各种农机,投资有点大,如今可以在‘农服超市’里租,省事又省心!”
朱成军说的“农服超市”,指的是当地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中心。作为全国首批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六合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已实现街镇全覆盖,惠及生产经营主体550余个,全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90%。
前阵子正值小麦拔节抽穗关键期,朱成军要为承包的300亩小麦防治赤霉病。在石柱林社区籼米产业化综合服务中心,他登记信息、领取设备,“租了两台无人机,配了防治赤霉病的药,两三个小时就能用完还回来,服务费享受市场价的八折优惠”。
“在我们这里,需要植保、收种机械来石柱林社区,需要烘干、仓储服务去双墩村,秸秆综合利用在东王社区,再有其他需求直接找街镇的服务中心。”朱成军觉得,这种统一调配模式不仅便民,也节约了资源。
“冶山街道的国有企业牵头成立社会化服务综合体,目前吸纳20余家经营主体,配套九个功能中心,全镇资源实现有效整合,打造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冶山街道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宋元康表示,全街道推进水稻统防统治服务面积已超3万亩,茶叶鲜叶代加工2000余斤,农产品检测4800余次。
六合区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管东松介绍,目前该区已实现9个街镇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探索形成了“1个核心成员+N个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X项功能布局”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模式,2023年入选为24个全国农村改革典型案例之一。
为了更好实现现代农事服务的供需对接,当地建设了六合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管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种植大户的发单信息、农机手的接单信息、作业时的田间场景等都清晰可见。这是因为所有农机都加装了北斗导航系统,种植户只需通过手机发出指令,农机就会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进行作业。
“数字管理平台在农机作业、农机调配的基础上,拓展了综合性农事服务、金融保险、冷链仓储、作业标准化监管等功能,提升全区农业机械化、绿色化水平。”管东松介绍,目前平台动态管理的农机668台、各类生产和服务主体1022个,已实现社会化服务面积158万亩。
在南京骏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两名农机手正在对装载机进行机械保养。公司主管郑春喜直言,“农业机械化需要大量会操作机械的人才,平台可以对资源进行统一调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机手稀缺’的共性问题。”
郑春喜说,公司长期聘请了6名农机多面手,在完成3100亩优质稻米生产基地、500亩标准化蔬菜基地机械操作的基础上,还可以胜任其他相关工作。由这些农机手组成的社会化服务队伍还可以独立进行农事作业,目前已服务自有基地及周边农户2万亩以上,带动周边合作社及农户共同发展。
2021年,龙袍街道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在赵坝村落地。“村集体配套硬件设施,整合资源入驻,通过提供农业生产全过程社会化服务增加收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提供服务收费获益;农户加入,享受服务,减少成本,可谓一举三得。”赵坝村党总支书记殷燕说,目前中心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9家,村集体实现净增收50万元,农户实现亩均节本增效100元。
韩向忠是赵坝村第一批加入这个服务中心的种植大户,他给自己算了一笔账,“自己不用买机械,没有机械保养、更新换代的烦恼,闲暇时间还能‘接单’,给其他大户当农机手,一年还能再赚几万元。”
眼下,赵坝村周边的千亩高标准农田里,风吹麦浪满眼绿,一盏盏防虫灯如卫士般分布田间。“300多盏理化杀虫灯,晚上会自动亮起除虫,这片田所需的农药比一般田少得多。”殷燕说,在服务中心的牵头下,通过多种绿色防控方式,稻米产量和品质一年比一年高。
从推广药肥双减、低碳生产技术,到开展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六合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推动形成了一套粮食绿色生产体系。“全区累计建成绿色防控示范基地23.6万亩,农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68%以上,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六合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廷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