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接着周边居民就诊及老年患者住院需求,老年群体占80%,住院患者中90岁以上患者占30%。老年患者静脉普遍存在细小、脆弱,容易出现硬化和曲张等特点。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经常遭遇穿刺失败、输液渗漏等问题。面对这一挑战,护理部组建了一支专门的静脉输液团队。该团队由经验丰富的赵书华护士长负责,配备一名临床药师。团队内的成员从各病区选拔而出,每一个都是病区内赫赫有名的“神枪手”“一针准”。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支队伍,来看看“神枪手”们背后的故事。
芳华易逝,初心依旧
芳华如歌二十载,病区护士胡海燕从学校毕业就来到了这家老年护理医院。从一个懵懂的少女,到结婚生子,老年护理医院见证了她整个青春年华。“我在这个医院已经工作了24年,我们护理院的老人住院周期特别长。最长一个从我进来他就在这里,20年前他喊我小胡。现在我老了,在他眼里我还是小胡。”胡海燕护士笑着说道:“每天跟这些老年人相处的时间比跟自己家里人相处的时间还长。这里每个老年人的身体情况,我都特别熟悉跟了解。针还没打,一听到名字,这个人静脉的情况是什么样子、手上几根静脉能打、哪里藏着一根看不见的静脉、进针深点还是浅点,心里已经全部都有数了。”记者询问她有什么打针的诀窍,胡海燕说:“一是了解。长期相处之下,我给护理院老人打针就像是一份开卷考试。考试前,答案就已经知道了;二是信任。信任会让患者听你的话,配合你工作。老人信任你,你也不想去辜负他们的信任。”
努力成长,绽放未来
病区护士邹雨倩是静脉输液团队最年轻的护士。年资不高,技术高超。许多比她年长的护士在穿刺失败后,也会优先喊她帮忙。由于精湛的静脉输液技术,年轻的她获得了患者与同事的尊重与喜爱。“一开始我是非常为我的打针水平自得的。”单护士说:“我好像是那种天生打针就比较有天赋的人,从这件事情上也带给我很多成就感。直到我加入了输液团队,我才发现自己有非常多的不足之处。以前打针的时候,我只追求一针见血。只要可以打进,在我看来就是成功。但是静脉输液团队的其他老师,她们打针前会去询问老人的用手习惯。为了减轻留置针头带给日常生活的不适,她们会避开老人的关节处,把针留置在不易沾到水,也不易碰到的地方。静脉团队的老师们,教会了我很多找静脉的小窍门,更用实际行动教会了我医者仁心四个字。好的护理,不应该只是冰冷机械地完成工作。而是应该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了解老人的需求。是充满善意跟同理心的。”
护理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上海好护士”刘静是中心护理部主任,也是静脉护理团队的领头人。“很多老年人其实自己是最知道自己静脉难打的。”刘静护士说道:“在进入我们老年护理院之前,过往的经历,让这些老人惧怕打针。曾经有个患者告诉我,她一想起到打针就会害怕得浑身发抖。过往面对这些打针'老细难'病人,护士用得最多的方法就是试一试。这个部位不行,换个部位试试。这个护士不行,换个护士试试。往往一轮轮试下来,老人有苦说不出。我们要允许护士试一试,但不能盲目地试。试一试也要有方式,有方法。静脉护理团队成立以来,科室一旦出现进针困难的患者。会优先科室自己的团队成员进针穿刺。碰到有困难或者特殊情况的患者,团队成员一起进行探索与讨论。这是一个精益求精攻坚克难的过程,也希望可以起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导学相长的目的。”
通过组建静脉输液团队、深入研究老年人静脉特点、探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等措施,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地解决了老年人静脉输液困难的问题。着力围绕提升上海市基层医疗诊疗服务能力要求,精益求精,不断向专科领域发展,开展了PICC导管置管术培训、PICC导管维护术及PORT导管维护术。继而在护理中心开设了PICC、PORT导管护理门诊,为辖区内居民提供门诊及上门护理服务。做实做细、便捷惠民、优化创新,建成上海市首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拓展服务,延续护理,真正走近居民身边,打造有温度、有价值的社区护理服务,不断向社区高质量护理发展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