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创造财富的“源头水”,关乎着城市晋级的活力与底气。
越城本土企业在越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定盘石”的作用,频频增资扩产,用一个个内生项目,为营商环境投下一张张信任票,演绎着“政企齐心、其利断金”的双向奔赴。
同心同向——
政府善为助企“根深叶茂”
发展的聚光灯下,企业家成为主角之一,实干是他们最鲜明的特质。在越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历程中,一大批有胆识、敢创新的企业家勇当先锋,顺应时代发展,引领市场潮流,为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陈阿裕正是其中之一。作为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将一个小作坊发展至营收近百亿的行业龙头,近五年向越城缴纳税收12.68亿元。
“喜临门是越城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今年刚好创立40周年,我对这片土地有感情、也感恩。”在陈阿裕看来,越城优越的营商环境让他享受到尊商、亲商、兴商的良好氛围,自己得以保持定力、增强底气。在内生项目政策的引领下,公司决定将原投资西部的30亿项目优先落地越城,并升级建设为“喜临门全球M0总部暨智慧未来工厂”。
据悉,去年年底,越城区出台制造业内生项目建设若干政策,积极鼓励本土企业推进内生项目建设。同样深受政策鼓舞的还有浙江耀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这家集研发、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外向型出口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响应号召,扩建产区,扩大投资,计划在城南原址建设通用发动机、发电机总部产业基地,立足越城、走出国门。
内生项目要生长,土地指标是关键。为此,越城区谋划了五大产业片区,从“二次开发”项目和低效用地投资潜力等方面发力,既鼓励龙头企业发挥优势、扛起大梁,也支持“小而美”项目“长高长壮”、串珠成链,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增值服务。
金融“活水”也润泽着实体“沃土”。据工商银行绍兴分行数据显示,去年以来,该行累计对越城各类市场主体投放贷款达120亿元。尤其在制造业方面,依托集成电路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积极落实制造业“1515”行动,累计为近400家制造业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金额达80亿元,有力支持了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等企业“根更深、叶更茂、果更香”。
共赢共生——
企业转型焕发“经济活力”
传统产业焕新发展,新兴产业多点开花,越城区不断调整产业格局,持续增强产业实力,成功夺取“浙江制造天工鼎”。以绿色化、智能化为杠杆撬动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越城内生项目的主攻方向。
绍兴一体针织有限公司深谙发展之道。“企业要和城市一起迭代升级。”公司负责人王琰直言,他的父辈是土生土长的东浦人,创办了纺织厂。但近十年来,原纺织及纺织后整理产业不仅效益低下,还存在污染风险,已不符合越城的产业发展趋势。公司亟待通过基础建设改造实现蝶变。
在与抖音和富邦集团的合作中,王琰深刻体会到培育新兴产业的价值和意义。借着越城区内生项目、土地低效整治的双重东风,他主动关停落后产能,并启动一体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回馈养育他的这片热土。一体针织的转型升级,不仅是对自身发展的再定位,也是对地区经济转型的有力推动。
从“投石问路”到“生根结果”,在稽山街道,浙江合生鸿服装有限公司也选择增资扩产,布局长远发展。董事长徐光介绍,凭借在疫情期间积累的手术衣和隔离服产品的丰富经验和优势,公司敏锐地捕捉到医疗产品市场的巨大需求。结合越城区医疗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公司投资1.5亿元,建设年产600万套医用手术衣和功能性医用敷料技改项目,引领传统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今年一季度,越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全市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全市第二,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开门红”。亮眼成绩单的背后,记录着本土企业与越城共生共荣的发展密码,彰显着企业家们立足家乡,扎根家乡,发展家乡的爱乡情怀,成为人文经济学在企业的生动实践。
时代潮流涌动,城市拔节生长。内生项目既是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最直接有效的抓手,也是深化“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最坚实持久的支撑,更是企业家“越城精神”最集中的体现。
在干部善为、企业敢闯的浓厚氛围中,崛起的是一座经济繁荣的新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