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越城区发布总投资390亿元的浙东运河(越城段)保护传承利用项目规划。白塔寺作为曾经运河上的一颗“明珠”,也迎来焕新的宝贵机遇。近日,位于越城区陶堰街道白塔头村的白塔寺重修工程正式启动,目前已经开始主体修缮加固。预计今年7月,这座见证嵇康创作《广陵散》的古刹将迎来新生。
当它重修之后屹立于世,不禁让人回忆起那首流传千古的琴曲以及那位在动荡年代中坚持自我、敢于直言的文人嵇康。白塔寺的重生,仿佛是《广陵散》再次响起,让世人得以再次感受那份超越时空的艺术与精神。
坐北朝南,前后共三进,中隔天井,总占地668平方米。
初见白塔寺,坐落于民居当中,寺门被铜锁尘封,显得有些落寞。在前殿,仅留存着一块《白塔护圣寺舍斋田记》石碑。碑文讲述了明朝万历年间,当地一名叫王广祁的乡贤,捐金三百两重修白塔寺的事迹。
《白塔护圣寺舍斋田记》石碑,那么白塔寺在历史上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
白塔寺,始建于魏晋时期,地处陶堰东白塔山麓,面临湖畔,院后山上有白塔,故以塔命名,历史悠久,遐迩闻名。
记者向相关文史专家了解后得知,从现有的南宋嘉泰《会稽志》、宝庆《会稽续志》、康熙《会稽县志》等多处史志当中,都可以看到“白塔”的身影。
在南宋嘉泰《会稽志》卷中记载,“白塔,在会稽县东,俗号八仙冢。嵇叔夜过越,宿传舍,遇古伶官之魄而得《广陵散》。”也就是说,白塔山上原有“八仙冢”,传说古代有八位名伶死后埋葬于此。嵇叔夜(嵇康的字)经过绍兴城时,夜晚留宿在白塔传舍(驿站),遇到古伶官之魄,而得《广陵散》曲。唐代诗人独孤及也在游白塔寺时留下这样的诗句:“有人若问广陵散,叔夜曾经到此间。”这些都印证了稽康曾经到过此处,《广陵散》的故事也由此广为流传。
因地处运河旁,在后世很多年中,白塔寺成为过往行脚僧人落脚膳宿的处所。绍兴市文史研究中心副主任金水福对北宋时期日本僧人成寻的日记进行了整理,他三次水路过越州城,日记中记录了越州州城、迎恩门、都泗门、古老运河、两岸集市、寺院僧俗等景象,这其中也包括有关白塔护圣寺的内容。
“传递出几个宝贵的信息。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白塔寺作为交通来往的重要节点,北宋时期已然是浙东运河沿岸的一颗明珠。其次,从宗教文化来讲,这里曾经也是一个佛教兴盛的地方,是‘东南佛国’的历史见证之一。更值得自豪的是,从中可以真切感受到周边湖泊遍布、酒坊林立、民风淳朴的乡村世界,处处见细节,古运河沿岸生动景象扑面而来。”金水福说。
千古绝响
相比众多的名寺大庙,白塔寺的历史意义不仅仅在于其佛教文化的传播,更在于它与嵇康、《广陵散》的紧密联系。
嵇康是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以独特的个性、高尚的气节和对自然的崇尚而闻名于世。作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与阮籍等人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
嵇康对那些传世久远、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不以为然,更深恶痛绝那些乌烟瘴气、尔虞我诈的官场。他宁愿在洛阳城外做一个默默无闻、自由自在的铁匠,也不愿与竖子们同流合污。他如痴如醉地追求着他心中崇高的人生境界——摆脱约束、释放人性、回归自然、享受悠闲。熊旺的炉火和刚劲的锤击,正是这种境界绝妙的阐释。所以,当他的朋友山涛向朝廷推荐他做官时,他毅然决然地与山涛绝交,并写了文化史上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心志。
有观点认为,嵇康假托鬼神所作《广陵散》,正是将他对旧世道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谱入弦中。最终,嵇康因反对司马氏遭到处死。临刑前,他从容弹奏此曲。面对成千上万为他送行的人们,他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时而激烈如狂风暴雨,时而柔和如细雨绵绵,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情感的力量,飘进了人们的心里。弹毕之后,嵇康从容地引首就戮,时年仅三十九岁。他用“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殉道精神,换来了千百年来民众对他的尊重崇拜和挥之不去的深深叹惋,也成就了《广陵散》在中国音乐史上十大古琴曲之一的艺术地位。
独特的性格画像,使嵇康成为魏晋时期文化史上一个非常特殊且令人仰望的人物。绍兴的另一位大文豪鲁迅也深受吸引。他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校勘《嵇康集》,而且在《魏晋风度与文章及药与酒之关系》等文学作品中也多次提到嵇康,既有对嵇康文学作品的研究和评价,也涵盖了对其人格魅力的赞赏和精神层面的共鸣。
琴音袅袅,拨动运河千年文脉。
近代以来,白塔寺还与陶堰另外一位名士结下了不解之缘——重庆谈判中的“和平老人”邵力子。1933年,他回乡探亲时目睹乡村中迷信盛行,教育落后,于是在白塔头村出资修建运川小学,校址就在原来的白塔寺。
今年1月,白塔寺重建项目(白塔寺本体修缮)发布。负责项目规划设计的,正是白塔头村人——华汇集团高级工程师邵锋。“我就是在这里长大的,我父亲小时候还在运川小学读过书。能为家乡尽绵薄之力,我感到非常自豪和开心。”
根据规划,白塔寺将“升级”为文化客厅,兼具文化研学、展览展示、活动发布、禅茶禅修等功能。原有的三进建筑格局,以及寺内的石碑、石柱和一口古井都将得到保留,门口还将建设450平方米的曲韵广场,作为村民休闲集会、文化活动的地方。“紧挨着白塔寺的是运川小学校舍,未来将打造为白塔头村耕读传家,尊师重教的文化体验馆,总建筑面积约240平方米。”邵锋说。
白塔寺的重修不仅是对一座古迹的修复,更是一个文化符号的复兴。为了重现《广陵散》的创作场景,还原古时“运河灯塔”的标识,陶堰街道将在白塔头村打造为以“古运情怀 闲云白塔”为主题的浙东运河文化空间,规划建设白塔传舍、艺趣稻田、游客中心、水上集市等一系列文旅配套设施。
“例如,对白塔寺周边一些闲置的滨水民居进行修缮,可以引入民宿和河鲜餐厅。村北部的白塔山上原有一座白塔,未来在遗址处建设观景台,可以一览浙东运河和鉴湖风貌。”陶堰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二期项目计划在白塔寺修缮完成后适时启动,主要采取政府投资和市场运营相结合的模式。
前人铸魂,谱下传世精神;今人追光,重拭运河明珠。嵇康虽已远去,但他的音乐和精神仍旧在这里生生不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漫步于白塔寺的古道石阶之间,可以听到那悠扬的琴声在时空中传承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