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开在村子里的咖啡馆,一天能卖多少杯咖啡?
安吉红庙村“深蓝计划”咖啡馆的回答是:8818杯。
清明假期期间,“深蓝计划”单日咖啡出杯量创新高,刷新了此前它自己保持的7132杯全国单日单店咖啡销售量纪录。
这是一家利用废弃矿坑和老厂房改造修建的咖啡馆,视野所及皆是山水,临水的岸边摆放着成排的遮阳伞和露营椅,每组座位间都贴心地隔出了2至3米的社交距离;场内一幢建筑保留了原始的水泥风格,四面打通的大窗,成了最好的景观台。有人沿着矿坑边的沙滩悠闲遛狗,有人窝在躺椅中面朝碧水放空,更多的人举起咖啡当道具,在天与湖的窗景前打卡合照。
三年前,如果有人对村民说,这里会成为网红顶流打卡地,多半会被回怼一句“异想天开”。
一个远离县城的乡村,一座遍布垃圾的废弃矿坑,一条进出不到两米的石子路……这是“深蓝计划”主理人程铄钦来踩点时的第一印象。
但脏乱差的背景,掩盖不了让人心动的风景——停产后的矿坑天然蓄水,冷冽的岩壁圈着深蓝的湖水,形成冷峻、沉静的氛围,置身其中,让人联想起年轻人心目中的旅游胜地、被称为“世界尽头”的冰岛。
这汪深邃的蓝,在程铄钦心中埋下了种子。浇灌种子发芽的,是咖啡。
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从每天早上8时至傍晚6时30分,50名店员操作37台咖啡机不停运转,平均每分钟出品近14杯咖啡,单日接待量最高达20661人次。
吸引人们纷纷打卡的,不仅是一杯咖啡。“咖啡只是载体,我们的定位一开始就不是以咖啡引流。”在程铄钦的理念里,乡村咖啡喝的是大自然馈赠的风景,是蕴含乡村风情的“特调”。
事实证明,卖风景、卖生态,年轻人很买账。
2022年“五一”小长假,“深蓝计划”试营业,小众风景加上创新业态,让其单月营业额冲到了80万元。但第二个月热度迅速褪去,矿坑再度陷入沉寂。
“如果一个行业不行,一定是缓慢下滑,而不是断崖式跌落。” 程铄钦坚信,卖风景的思路没错,只是他们还没有做到极致。为此,他四处筹钱,不断整改提升。“我们的目标是,让来‘深蓝计划’的每个人,拿起手机就能出片。”
跟随程铄钦打卡场地里50多个出片点位,移步换景。每一面设在风景里的自拍镜子,都调整到了最出片的倾斜角度;为了一片废墟中的野玫瑰造景,设计师网购对比了80多种不同质感的花朵。重复到访“深蓝计划”的客人,总能看到它的成长。
风景之外,还有隐形的情绪价值。与一般咖啡店不同,这里下雨天的游客比晴天更多。“游客告诉我,在这儿可以卸下‘枷锁’,放纵自己emo(忧郁)的情绪。”“深蓝计划”联合创始人、1999年生的贵州小伙成肖对一位来自上海大厂的常客印象深刻,他几乎把办公桌“搬”到了咖啡馆,还坚持把客户“拐”到乡下谈生意。“只有在自然里,才觉得没有那么急躁和束缚。”成肖说。
开业近2年,“深蓝计划”工作日的客流量保持在近800人次,节假日可达2000人次以上,前来体验的多是18岁至35岁的青年人。看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红庙村党委书记沈永甜时常庆幸当初让年轻人放手一搏的决定。
“有不少实力雄厚的文旅企业都看上这处景点的开发潜力,村两委反复讨论,下决心交给年轻人。”沈永甜说得实在,“‘小白’们虽然缺经验缺资本,但有创意有干劲,愿意和乡村共同探索、共同成长。”
苏州知名西餐厅工作过的咖啡师、英国留学归来的艺术科班毕业生……“深蓝计划”的7位初创者来自五湖四海,今年31岁的程铄钦是年龄最大的“带头大哥”。看准这个机会,他们踏遍了矿坑367亩的土地,连续5个月驻扎在现场琢磨改造方案,这才有了后来日夜施工18天、开业即爆火的成绩。
如今,团队成员已扩充到127人,平均年龄25岁。当初被“给你一个角落,有想法都能干”的承诺吸引来的成肖,已将自己的涂鸦作品上墙,正在筹备开办一家新“村咖”。“到乡村并不是躺平,反而更忙了,我们想把深蓝经营乡村的理念播撒出去”。
为了让年轻人轻装上阵,在安吉县、梅溪镇人才政策的支撑下,年轻创业者的廉租公寓、上下班班车都有了着落,每月还能领取各类补贴共1500元。
运行至今,“深蓝计划”营收达2000多万元。按照创业团队入股51%,村里以废弃矿坑、闲散房屋等入股占比49%的模式,红庙村已收到分红150万元,租金和薪金收入300余万元。
眼下,人口不到60万的安吉,已拥有300多家咖啡馆,密度超过了不少大城市,类型多样的“村咖”遍布绿水青山间——
资源依托型的“瀑布咖啡”,背靠三阶天然瀑布,曲水流觞带来了日均3000人的客流量;
业态复合型的小杭坑露营村,“露营+咖啡”“农场+咖啡”等复合模式,让不同年龄层游客的需求得到满足;
文化印记型的“宅门咖啡”,坐落于吴昌硕故里,清代古宅里的咖啡香,承载了丰富的地域文化……
2023年,安吉“村咖”共接待游客约550万人次,实现营收超1亿元,带动大学生创业100余人。
正如品咖啡,苦后才有馥郁甘甜,这杯正青春的“村咖”,滋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