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杨通江的时候,他开口第一句说,我是留守儿童。但那段时光很美,和当土郎中的爷爷,采摘金银花、上山挖草药,爷爷治病救人的一个个的场景,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里,悄悄萌芽出治病救人的种子。
“我要学医,学中医,成大医。”这个高远的梦想,成了他一生的追求,烂漫的童年,铺就了他人生的底色。
梦想的种子一旦播撒,便有了破土而出的力量。2006年,杨通江如愿以偿,成了广西中医药大学的一名中医科学生,专业是中医内科。那个曾经自卑、内向,不自信的留守儿童,打开心窗,蓄满春光,努力向上向阳生长,迎来人生新的风景、新的抵达。
大学期间,他如饥似渴的学习,深入钻研中医理论知识,掌握中医诊断学,还未毕业就基本能够通过脉象、面色、舌象等对疾病作出准确的辨证。在重庆市中医院实习期间,他积极向市中医院国医大师郑新、名医郑卫琴跟班学习,边临证边读书,多临证多读书。
2011年,他毅然决然回到家乡,成了秀山县人民医院中医理疗科的一名普通医生。
彼时的秀山县人民医院还是一家二级医院,中医理疗科只有几人,除了推拿、按摩、针灸外,对中医这一块很少涉足,科室的绩效为全院最低,部分医生转去了西医临床,中医的存在无足轻重。“老百姓和医院都不认可,是因为我们水平不高,口碑不响。”
工作期间,杨通江更加努力,不放过任何增长知识的机会,他师承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秉承中医药文化,持之以恒学习经典,践行经典;谨记“医乃仁术”的古训,医德与医技并重,让病人少花钱、治好病。如今,他亦能熟练地把师傅的浊毒理论应用到中医临床中。
同时,他还抓住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正骨专家单宝禄来秀山开展医疗下乡的机会,拜师学艺,博采众长。杨通江的勤奋、天赋、悟性,得到了单宝禄教授的青睐,之后杨通江发出诚恳的邀请,他又专程两次到偏远的秀山,手把手地给杨通江传授正骨知识,直到他真正掌握为止。杨通江积蓄力量,沉淀自己,蓄势待发,为即将到来的攀登做好准备。
但追梦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很多至暗时刻和艰难时光。2017年在中医内科独立坐诊,杨通江记忆犹新:“非常冷清,没几个病人,全天在看书中度过”。他开始质疑自己,也曾想选择另外一条路,但儿时的梦想,像一束光,照亮着他前行的路。
没有人来看病,闲暇时间,他就沉下心来学习。他喜欢复盘,将书本知识和临床结合起来,反复研究,主动思考自己的决策,善于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注重与病人交流,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在不断的复盘和总结中,获得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2018年,杨通江的事业出现转机,他的门诊病人逐渐增多,医院也看到了他的努力,年底,组建了中医、康复科,18张床,14人,他成为了科室主任。
等大势,不如自己造势,等风来,不如自己追风去。杨通江大胆创新,组建队伍、改革绩效、组织学习、邀请专家……一手抓中医特色,一手抓重症康复,积极运用中医的思想和方药技术来指导疾病的临床诊疗和预防,不断提升康复诊疗技术,将中医与康复有机的结合,实现了两个学科的优势互补,使得科室的业务迅速发展。
一套组合拳, “走心”又“走新”,作为学科带头人,杨通江逐渐成为团队里的光。他积极推动中西医联合诊疗,将中医、康复适宜技术服务到其他临床科室,到2023年已将中医康复服务拓展到全院二十多个临床科室,实现了医院临床康复一体化。
在门诊工作中,他常想怎样才能既省钱,又把病检查清楚,所以每位患者问病史都非常详细,通过望闻问切的中医诊疗手段检查病情,尽量不给患者开辅助检查,对于经济有困难患者,还想尽办法开“小处方”,为病人节省诊疗费用。因为有着良好的态度和精湛的医术,慕名而来的患者不断增多,门诊病人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他也从每周出诊三天增加到每周出诊五天。
2019年—2023年,完成中医门诊接诊人近6万人次,参与中医会诊3000多次。如今,他的门诊也是一号难求。
“病人越接触得多,越对中医充满敬畏,越对职业充满敬畏。”
作为医生,杨通江内心柔软、充满爱心和善意。有位50多岁的重症患者,绝望中带着希望,辗转到他的科室时,已是生命垂危,一贫如洗,杨通江二话不收,先收治,极尽全力救治,两个月下来,患者保住了生命,同时也给科室欠下了数万元的医疗费。
“生命是无价的,也是独一无二的。”杨通江懂得敬畏生命,对得起病人的托付,医患共情,双向奔赴。
这样的案例很多,导致他的科室欠账率在全院排名靠前。领导欲言又止,互相理解,行医不是一种交易,更是一种使命,医生有温度,医学才温暖。
作为医生,杨通江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懂得感恩,懂得谦卑。他从不把病人当病例,而是把病人当恩人,因为他深知,每位医生,都是在病人的痛苦中成长起来的,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关注病,更关注人;读懂病,更读懂人。此乃医者的最高境界!杨通深谙为医之道。
儿时稚气的梦想,早已插上坚硬的翅膀。患者的信赖、同行的尊重、社会的赞誉,如今的杨通江早已成了小县城里家喻户晓的中医医生。 2024年4月,在奔波忙碌中,他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我的目标是在业务上精进,将团队打造成名科,在个人发展上向名医靠拢,服务更多的人。”立鸿鹄之志,展骐骥之跃,37岁的杨通江,目标笃定、豪情满满,正如他的名字一样,通江达海向未来,晨起暮落追梦想,所有的美好都在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