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太仓大学科技园内的浩科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发现公司的人才团队又比数月前增长了很多。总经理张家奇指着一台最新的机械臂向记者展示说:“我们设计研发的智能机械臂产品已迭代至第5代,并开始批量生产交付客户。”浩科机器人(苏州)有限公司由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张家奇创办。经过3年的发展,公司已从一个初创企业成长为细分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产品远销德国。
张家奇不是个例。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太仓与上海的合作愈发紧密。太仓大学科技园作为太仓市重点创新载体,吸引了越来越多像张家奇这样的沪上高层次人才带着科创成果落地转化,为科教新城乃至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
产学研协同合作:引进沪上领军、重点人才42人次
太仓大学科技园自2012年成立以来,始终将建设成为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的基地作为目标之一,打造科创人才“策源地”平台。“培育经济新动能,需要高端创新人才的支撑。”太仓大学科技园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太仓大学科技园不断完善和丰富人才项目引进、落地机制和服务方式,积极对接沪上外溢人才团队,推动人才发展生态不断优化。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太仓大学科技园已累计引进各级各类领军、重点人才97人次,其中上海相关人才42人次,占总数的43.3%。沪上项目浩科机器人创始人张家奇获评省双创人才、上海技物所浮栅智联科技的赵占祥获评科技领军人才,为太仓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智力支撑。
让高端人才走进来的同时,太仓大学科技园还不断加大对沪上人才的柔性交流力度,不断拓宽引才渠道。持续实施多年的“星期天工程师”活动,邀请到上海二工大、复旦等沪上高校的人才资源,协同健雄学院教师到园区企业开展技术、信息交流活动,为园区企业答疑解惑,探索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远程会诊”“客座顾问”等多种方式。
重点产业融合发展:引进上海企业约400家
产业协作,融合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太仓大学科技园作为长三角地区离上海最近的产业园区之一,创业成本有着较大的比较优势,对有志在长三角发展的创业者的前期孵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太仓大学科技园着力发展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与上海重点产业相一致,园区多家企业依托上海经济中心优势,发挥太仓本地成本等优势,采用沪太有机结合的模式创新创业,让前台运营在上海,后台管理在太仓,获得了更好发展。
获评2019年度太仓市领军人才企业的苏州紫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在上海经过两年多的研发,定型了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量化交易平台,考虑到太仓的人才政策优势,决定将研发人才转到太仓,上海保留市场人员,这样优势互补,节约公司成本的同时,推动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苏州伴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运营在线视频直播平台“奇乐直播”,在太仓大学科技园的扶持下先后申请了ICP、文网文等资质。同时,该公司为扩大全国影响力,打造知名品牌,又在上海设立一个公司,主要负责平台研发和市场。公司根据上海、太仓两地的人才构成、办公成本等因素,通过两个公司业务分离的方式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也享受到了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截至目前,太仓大学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765家,其中与上海有关联的企业约400家,占比超50%。
深化大院名校合作:高端创新要素加速集聚
太仓大学科技园可以说是自带“高校”光环的。2014年,太仓市政府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原有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全面升级为战略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