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村集体增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马庄村锚定村集体领办的香包产业持续发力,有力带动了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贾汪区各地以马庄村集体经济发展为样本,大力推广集体运营、村民参与模式,培育壮大各具特色的乡土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芳菲四月,春和景明。马庄香包文化大院里,弥漫着阵阵中草药香。“绣娘”们穿针引线忙得热火朝天。与以往不同,今年这里多了许多前来学习香包制作的人,既有本地村民,也有外地人。35岁的李文丽是河南人,因丈夫在徐州做生意,现居住在潘安湖生态小镇,听说马庄村招聘“绣娘”,决定来试试。李文丽说:“开始手慢,做不多,现在一天最多能缝20个,挣六七十块钱。”
“新手”徐桂芹来自青山泉镇夏朔村,记者采访时,她手上的动作一刻不停:“今天是第二天,我也不会干其它的,来到搓棉条,看到姐妹们做好的成品真是太吸引人了。”
参加全国各地展销会、和中国黄金联名、与百年老字号粽子品牌诸老大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马庄香包不断开拓新市场。春节前夕的16000套龙年香包订单打响了开年第一炮,3月份的杭州万世利丝巾和诸老大共计10000个“真棒”香包加急订单,让“绣娘”们忙得不亦乐乎。
马庄除了在本村和周边村庄招聘“绣娘”外,积极带动其它地区群众就业。连日来,老矿街道五号井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十几名“绣娘”在加紧赶制香包,马庄村送来的1000件“真棒”香包原材料,让这里的居民干劲十足。五号井社区妇联主席谢爱芹说:“咱辖区的这些妇女,利用清明小长假到马庄进行培训。下一步,在电苑小区再设一个点,让辖区更多的居民学习,增加自己的收入。”
此外,马庄村还将香包订单带到了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残疾人之家和青山泉镇夏朔村、房上村等地,接下来还将继续拓展20多个村,让香包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马庄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侠说:“我们现在又做了一个新项目,成年人穿的虎头鞋,订单也非常大。下一步,将加大培训力度,只要是附近有想要学的,都可以到马庄免费培训,带动大家共同致富,把传统手艺发扬光大。”
如今,马庄香包已经成为“不冒烟”、农文旅融合、优化生态的特色产业。如何复制推广其发展模式,在全区各地挖掘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是贾汪不断探索的课题。近年来,贾汪区在复制推广马庄香包产业发展经验时,选择更加生态环保的发展模式,深入发掘各地乡土资源,不断开辟新路径,通过“村集体领办,能人引领,干部带头、农户融入”等方式,让产业粘着泥土的气息,更接地气。
形如满月、薄如蝉翼,小煎饼“摊”出致富路。走进汴塘镇孟省村煎饼坊,村民李兰正跟着专业直播团队学习线上销售煎饼。汴塘煎饼历史悠久,大多是石磨手工煎饼。汴塘镇政府于2021年成立徐州市农哈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汴塘煎饼进行公司化运作。2022年8月底,贾汪汴塘煎饼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标准化生产+直播销售”成为汴塘煎饼新的生产销售模式,小煎饼成为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大产业。李兰说:“现在有三千块钱的保底工资,另外还有销售提成,加起来总体能达到六七千块钱一个月。”
如今,汴塘煎饼品牌越来越响,该镇孟省村和河泉村的村办煎饼坊每年可生产煎饼52万斤,销售额达300余万元,带动51名村民就业,促进村集体增收45万元。
“飞的不高,总在树上”。茱萸跑山鸡如今已是贾汪一张叫得响的美食名片。走进才沃村养殖基地,数不清的散养小公鸡漫山遍野,鸡冠鲜艳,毛色锃亮,跑起来敏捷矫健。依靠独特的自然环境,茱萸山街道大力推广“村集体+低收入户”山地小公鸡养殖模式,带领村民走上致富“快车道”。说起跑山鸡,茱萸山街道才沃村党总支副书记杨友国如数家珍:“前年我们养了三期、6000只,集体纯收入15万多。在前年的基础上,我们去年又养了8000多只,纯利润增加20多万元。今年计划养2万只鸡,持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在贾汪,类似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今,贾汪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6个村集体发展大蒜代收服务和草莓种植,江庄镇依托优质小麦基地发展面粉制品加工,紫庄镇发展番茄种植,塔山镇发展水稻种植……越来越多的村集体领办经营组织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为助力农产品销售,贾汪区创立了“贾汪真旺”自卖头公用品牌,将村集体生产的特产,马庄香包、汴塘煎饼、茱萸跑山鸡、耿集草莓等纳入其中,形成了“山的馈赠,水的滋养,乡土的风味”三大系列,并大力宣传推介。同时,创新出台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奖励激励暂行办法》,有效激发和保障村级党员干部参与集体经营的积极性。如今,贾汪区各地特色产业有序高速发展,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幸福感显著提升,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