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无锡 > 文字新闻
聚才凝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7-08-29  来源:无锡高新区  发布开发区: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客串主持人,嘉宾里有一位院士、一位华人音乐大师、一家上市公司老总、著名大学的学院院长……这样的“豪华阵容”,就出现在昨天举行的2017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无锡交流大会“人才·产业”主题对话上。围绕着产业结构调整、人才环境营造、人才招引政策等关键词,这些大咖展开了一场精彩对话。

  创业,首要的因素就是人才和团队

  由于北京耐威科技公司董事长杨云春是在座嘉宾中唯一的企业家,主持人、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丁洪将创业和人才这个话题首先抛给了他。

  作为一家导航领域的高科技民企,耐威科技5年前的企业资产不过2亿元,员工仅百人;去年底资产已近18亿元,员工400余人,人才数量增长了3倍,资产总额增长了8倍。杨云春说,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人才和团队,第二就是产品和技术,第三个是市场,最后一个才是资金。

  “多年来,我们相继推出了激光导航系统、光纤航姿参考系统、高精度小型化MEMS惯导系统,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引进人才始终是公司发展的最重要工作之一。”杨云春说。

  17岁就站到了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的冠军领奖台上,青年小提琴家吕思清的身份不仅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教授,还是思清音乐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创始人。

  吕思清亲任艺术总监,主导全部教学项目的规划、课程设计,他说,自己创业过程中对团队有了更多认识:“就像演奏一样,一把小提琴也要和其他乐器配合,才能形成一曲美妙的交响乐。”

  评价人才,不能光看头戴的“帽子”

  “当前各地纷纷出台人才政策,无锡的人才政策也有很多优势,我想问问各位专家,你们认为人才政策对于人才招引的影响程度多大,地方在招引人才方面还要注意哪些方面?”丁洪又抛出了一个问题。

  “待遇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用人留人的环境。”同济大学环境科学和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说,人才之所以能够称得上是“人才”,他一定是对科学、对研究有着一定的理想和抱负,作为地方来说就是要努力创造适合这样人才成长的环境,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中科院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陈大可说,现在有些地方挖人才不是真正从用人方面考虑,而是为了满足一些指标,这种方式不可取。“我觉得引进人才是为了真正用好他,就像无锡以前引进的星期天工程师不是很好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只要他能为发展作贡献,何必在乎他的身份是哪里的。”

  主持人丁洪忍不住插话:“现在引进人才有点看‘帽子’的意思,千里马头上会写着‘千里马’几个字吗?”他给出了一个建议:“千人计划”专家委员会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做咨询,不光是看“帽子”,更重要的是看人才现在的创造力。“很多‘帽子’是以前的工作成绩的积累,创造力也会过期,不能只盯着一个评判标准。”

  加速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提质增效以及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现在有什么具体感受?

  一直从事环境治理修复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和工程学院院长戴晓虎感慨道,过去对科技人员的要求就是写顶级的科研文章,在顶级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考核也是按照文章的水平来考核,而现在,“对我们的要求是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去解决我们国家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戴晓虎说,现在高校是在全面加强跟企业及地方的合作,同时加速进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丁洪对此深有感受,他说,水处理、大气治理是中国产业升级转化一个重大的推动力,所以在这方面“千人计划”要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吴晨可能是嘉宾中来无锡“次数最多的”,因为前几年,无锡的老城区改造以及古运河规划建设工作都凝聚着他大量的心血。他表示,在“千人计划”专家中,来自建筑业的专家包括自己在内只有两位,看起来小众,但在拉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建筑设计师正在通过大数据等分析手段来规划城市布局,帮助城市纾解“城市病”。

上一条:重才兴业,把“第一资源”化为“第一优势”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