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重构长三角发展新格局?首次进入国家战略核心区,作为战略要冲地的嘉兴如何把握时机,抢占“风口”?嘉善进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兴全市域成为示范区联动发展区,嘉兴、嘉善将获哪些重大利好?面对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抢抓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嘉兴可从哪些地方发力?
日前,本报记者专访了上海市华夏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高平。高平是嘉兴市发展改革委智库专家,曾参与嘉兴的战略定位、国家物流枢纽规划、园区平台整合提升等课题研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嘉兴机遇”,听专家为你一一划重点!
长三角一体化将全面提速 共筑强劲活跃增长极记者: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由来已久,从80年代上海纺织业转移、“星期天工程师”,到近年来接轨上海,再到去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你认为国家战略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什么?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后跟以前有什么不同?
高平:现在国家战略很多,包括“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它们承担的使命不一样,分别解决的是国际合作、上下游联动、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不同制度协同发展等问题。我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更需要的是跨省市的经济合作,所以长三角一体化是一种更具有普适意义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
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一定会加快,会全面提速。之前长三角三省一市有些事情协调不了,一方面因为跨省市之间理念上、制度上的东西不容易打通,另一方面有些事情涉及国家事权,现在如果国家层面牵头,通过建立更高层面的协调机制将有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一体化从80年代上海纺织企业向外疏解开始,到交通接轨、产业转移、园区合作……一些好做的、容易做的事情已经做过了,新一轮的一体化进入深水区,从硬件接轨转向软件接轨,从项目协同转向制度创新,从同质竞争转向区域发展共同体。一体化示范区的示范意义不在于去构建一个更加强有力的行政层级或者单纯依靠行政力量去推动一体化,它承担的使命是打破区域间行政壁垒的制度创新和体制试点,因此可能并不会出台很多的优惠政策,而是要形成未来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和经验。比如说,我们之前去山东调研,山东某个城市投资上亿元想在自己的区域搞一个滨海旅游度假区,隔海相望的江苏另一个城市却在边界布局石化、钢铁产业,站在这边度假区的制高点就能看到对面的烟囱在冒烟。我国两省交界的地方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很难有办法去协商,一体化示范区就是打破区域藩篱、制度壁垒,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避免再出现这种问题。
记者: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有个关键词是“高质量”发展,应该怎么去理解?
高平:各地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不一样,长三角一体化有条件、也有需要打造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无论是经济基础、开放水平,还是人才集聚度,长三角区域都更有条件通过一体化在全国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在协调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少短板。同时,在创新开放方面,各个城市也是呈现分化态势和梯队格局的;希望这一轮一体化能够通过核心城市带动更多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给全国其他省市树立标杆。
记者:随着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全面提速,共筑强劲活跃增长极成为一大热词,这“一极”好像是个新的提法?
高平:2018年长三角经济总量大概是20.8万亿元,全国是90万亿,长三角GDP占了全国23%的比重,京津冀占比10%不到,粤港澳占比12%左右,长三角在几个重点区域里经济分量是最大的。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下,长三角经济增长的动力和稳定性对全国经济发展起到压舱石的作用,因此通过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最终要带动全国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
沪苏浙皖要各扬所长 多领域分工合作
记者: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全面提速,沪苏浙皖各自承担的使命有什么不同?
高平:首先,在区域协调方面要发挥上海龙头作用,苏浙皖要各扬所长开展分工合作;城市群内部也要加强都市圈内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紧密合作;跨区域交界地区要在生态保护基础上发展和开发;同时,长三角一体化还要解决城市内部的城乡协调问题。
其次,在推动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方面,要通过两化融合、产业链创新、价值链布局等形成创新的协同。无论是自主创新,还是产业基础,长三角是最有实力去突破一些卡脖子瓶颈的,现在国家把很多大的科学设施放在上海、合肥,这与长三角本身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基础是有关系的。
第三,在产业发展一体化方面,长三角的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产业都非常强,接下来要联手去打造一些世界级的产业集群。针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飞机、5G等战略性产业,要在世界上与发达国家并跑,甚至领跑,只有通过长三角合作去提升它的竞争力。现在整个长三角企业规模和竞争力非常强,但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本土跨国企业还不多,这是下一步长三角一体化要去补短板的地方,通过创新发展,打造一批掌握核心知识产权的、自主可控的龙头科技企业。
示范区与雄安新区“大不同” 嘉善将获重大利好记者:很多人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跟雄安新区相提并论,大家也非常关注这个示范区会带来的机遇风口。您觉得呢?
高平:这两者在功能定位上差异还是非常大的。简单来说,雄安是按照“千年大计”这样一个新区去打造的,从整个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到功能布局,都相当于在一片白纸上全新打造;而一体化示范区范围内的嘉善、吴江、青浦三地,之前都已有自己的发展基础,部分产业也达到了千亿级规模。同时,雄安新区更多是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而示范区的意义更多是打破区域藩篱制度壁垒,解决跨省市原来难以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此外,雄安对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建设非常重视,提出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基础设施、地下管廊、办公楼宇都预置了各种传感器和接口。可以说,雄安代表了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方向,有关城市治理、城市管理或城市建设方面的应用有望在一体化示范区里得到借鉴和应用。
记者:嘉善进入一体化示范区,各界都寄予很高期待,您认为对嘉善实际的利好在哪里?
高平:一方面未来层级更高。一体化示范区的决策层级或者说协调力度更高更大,很多原来两省一市在协调的、想做的事情,未来可以通过更高的层面来协调。另一方面对嘉善的产业发展也有利好。未来在示范区里,大项目无论落在青浦、还是落在吴江,一定会在这个区域内形成产业链的配套,或是企业系的集聚,这将有利于嘉善招大引强。比如现在华为项目落在青浦了,未来类似华为这样的大项目,其带动的上下游企业不可避免要在周围找一些空间布局,需要找承载地,在这方面我认为嘉善要做好准备。
“嘉兴机遇”前所未有 可重点在五方面发力
记者:嘉兴其实一直以来都在积极主动接轨上海,近年来上海的合作意愿、内在驱动力也在加强。上海作为长三角龙头,为什么在一体化进程中会发生这些变化?
高平:上海的这种变化不完全是因为国家提了长三角要更高质量一体化才发生转变的,一个地区的中心城市有自己的发展阶段和规律,在没有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前是集聚跟虹吸作用。今天上海到了这个阶段,高端要素集聚、各种功能集聚在这里,但仍然不可能所有事情都做,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与广大的江浙皖腹地形成关联。当然,长三角一体化也不完全由政府推动,有些要素的转移是市场自发的。
记者:作为嘉兴的智库专家,您对嘉兴的情况非常熟悉。在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如果让您为嘉兴支招,你觉得嘉兴应如何发挥自身特色,抢抓哪些机遇?
高平:现在对于嘉兴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阶段,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无论是嘉兴自身的发展基础,还是上海主动对外疏解功能的意愿,嘉兴在这个阶段去承接上海一些功能反而更好。我梳理了以后嘉兴可以重点着力的几件事。
第一,嘉兴要率先复制一体化示范区经验。一体化示范区会探索跨省市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因为嘉善在示范区里面,所以嘉兴要比其他一些城市更有“近水楼台”的优势。嘉兴要考虑怎么样率先复制示范区好的一体化的做法。
第二,做好创新这篇文章。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做大做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助推嘉兴打造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这里面有很多东西可以探索。例如,深圳的大疆无人机能够成长到今天这个程度,与香港科技大学、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这两所高校密不可分。希望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能够真正在嘉兴实现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深圳还有一个好做法,即引进和打造特色学院,围绕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开展产业技术创新。
第三,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是浙江省“一号工程”,嘉兴有世界互联网大会、中电科的“数字中国城市实验室”,这些都是嘉兴新兴产业发展的利好。打造产业增长极与园区载体紧密相关。上海的一些园区,在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上处于领先地位,在“万亩千亿平台”打造上,嘉兴可借鉴上海经验,甚至跟上海园区合作,不是简单招引项目,而是在开发模式、管理模式和发展理念上推动园区转型升级。
第四,打造航空物流枢纽。嘉兴机场“货运为主民用为辅”的定位比较合适,嘉兴提出打造长三角货运枢纽机场,未来要达到100万吨的货运量。我们去梳理了一下国家航空总局公布的2018年货运机场货运吞吐量,浦东机场是380万吨,北京首都机场是200万吨,嘉兴未来达到100万吨的话在全国可以跻身前六位。长三角发展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现在都是走空运。据统计,在全球物流货值中,1%的航空货运量创造了35%左右的附加值。所以,今后长三角航空物流的发展是嘉兴应该抓住的一个重要机遇。嘉兴已经被列为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第五,加快布局高铁新城。我们对国际上一些与嘉兴区位相当的城市进行比较,比如横滨,作为东京都市圈的一个副中心城市,一开始也是疏解东京制造业的转移,随后一些研发功能、高端人才转移过来之后,东京的商务功能也疏解了出来,有没有办法抓住这个机遇,就看有没有载体去承接,所以横滨建了MM21新城、高铁新城,建成之后既吸引了一部分高端研发人才,还承接了一部分首都的高端服务业功能。韩国仁川也是一样,通过高品质的城市开发、高端商业载体建设,承接了首尔的很多服务业功能。国内东莞也是这种模式。今后无论是上海、杭州,随着制造业环节的转移,一些服务功能也会疏解出来,这是一种趋势。所以,嘉兴高铁新城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一种布局,有了这个重要载体,未来才有可能抓住这些机遇。
打铁还须自身硬 嘉兴亟待补齐发展短板
记者:嘉兴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跳出嘉兴看嘉兴,你认为嘉兴当前亟需补齐哪些发展短板?
高平: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发展短板。就嘉兴来说,目前自身的城市能级还不强,嘉兴要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里面发挥更好的优势、承接更多的功能,要考虑怎么样通过自身市域一体化把城市功能做强、能级提升,打铁还要自身硬。
嘉兴的园区虽然已经整合到21个平台,实际上这些园区的发展水平还参差不齐。原来部分产业、业态,占了地但是效益产出并不是特别好,一些大项目进来后反而面临土地等要素制约。长三角一体化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机遇,如果空间不准备好,真的有好项目来的时候,怎么去承接?因此我认为要在全市对园区的规划布局、资源进行梳理,针对园区企业去做一些疏导和调剂,进一步腾出空间。
还有人才方面,嘉兴高校不多,最近各个地方抢人才抢得厉害,嘉兴有什么吸引力能够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支持,这个也是要考虑的。深圳最近对引进人才个人所得税实行“15%封顶”这样一个政策突破,在全国范围内去推可能不太现实,但是一体化示范区里面还是有可能的。如果未来像深圳这种政策在示范区去复制推广,嘉兴通过一体化布局引进上海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那将有利于上海的人才来嘉兴居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