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区里第一个村级湿垃圾处置点,金山卫镇星火村安置的一台智能餐厨废弃物就地处置设备本月已正式启用。这个湿垃圾处置点前期经历了两个月的试运行,出村湿垃圾一下减量90%,收支平衡实现可持续,环境变美让村民连呼有获得感,这“三笔账”让党总支书记奚明芳对在全村推广垃圾干湿分类和处理更有底气。
采用“可腐不可腐”分类法
天刚蒙蒙亮,星火村就亮起灯光,不一会儿就有人提着垃圾袋走出大门,嘴里念叨着:“棕色桶放会烂的垃圾,其它垃圾放在黑色桶里……”
星火村有2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5000多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1.2吨,多为餐厨垃圾,如遇节假日数量还会更多。要做到这些垃圾不出村,第一步就是推广垃圾干湿分类。今年5月以来,星火村把1600余个垃圾桶放在农家门口,干湿各一个,并挨家挨户进行垃圾分类宣传。
林红春是星火村4组组务管理小组成员,也是垃圾分类宣传志愿者。他说,村里居住的多是老人,如果你跟他们说“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他们听不太懂,但要说到“哪些东西会腐烂,哪些东西可换钱”,老人一听就明白,这就是“可腐不可腐”分类法。
来到星火村湿垃圾处置点,记者看到,处理设备正源源不断“吞噬”着收集车运来的湿垃圾,包括菜叶、果壳、瓜皮、食物残渣等。正在操作设备的褚诚明师傅介绍,这些垃圾经过油水分离后,产生的油可用于生产洗涤用品和作为工业油的原料,有机残渣可作为土壤改良、农田有机肥料和花木种植的营养土,真正实现垃圾再循环,垃圾减量化达90%以上。
租用设备收支平衡可持续
这套智能设备市场价大约在60万元。因为刚开始不知道效果如何,星火村的设备是租的,租赁价格在10000元/月。
据测算,星火村湿垃圾处置点的处理费用约130元/吨,通过传统的市容环卫渠道处理,加上运输费用为230元/吨,如此,每吨处理成本就节省100元。按照现在每天处理湿垃圾1.2吨计算,每天节省120元,1个月就是3600元。另一方面,每吨湿垃圾经处理后,可产出200斤有机肥料,1个月就是7200斤,按照有机肥料每斤1元左右市场价,将产生收益7200元。一减一增,每个月收益加起来可达10800元。这样算来,这套设备就实现了收支平衡,完全可以持续运营。
“星火村全面推行垃圾干湿分类,将湿垃圾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基本实现湿垃圾不出村。”金山卫镇市容环境事务所负责人王益说,这是一条农村地区垃圾处理的新路,不仅大大减少垃圾量,还减少了垃圾处置和运输成本,更改善了环境面貌。
把埭头变成乡村风景线
以往,村里各家各户的垃圾都直接丢到路边大垃圾桶里,一到夏天就臭烘烘,引来不少蚊蝇。家住6组的宋惠英阿婆说:“自从村里讲垃圾分类,才晓得原来那些烂菜叶子和残渣骨头都是有用的,村里有个机器可以把这些垃圾变成有用的肥料。”
“以前,乡下虽有垃圾桶,但随处扔垃圾的不在少数。现在垃圾分得很好,地方干净了,蚊蝇少了,对身体也有好处。”村民沈龙宝阿姨说。
村里的垃圾分类宣传员徐士芳告诉记者:“现在村民对垃圾干湿分类不再陌生,但对于什么东西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还缺乏正确的了解与认识。”为此,星火村在湿垃圾处置点专门开设绿色驿站,通过通俗易懂的图文,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平时住在城区的刘杰说:“垃圾分类对我们的生活环境肯定是有利的,不说其他,就刚才我开车经过村里的垃圾房,比以前干净多了。听我妈说,村里还在搞绿色账户,积分可以换东西,她现在可积极了。”
如今的星火村,村民们说起垃圾分类都很积极。据了解,近年来,星火村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实施“美丽一条埭”创建,加大村庄环境治理和“三小园”建设,通过户户参与、人人动手,把一条条埭头变成环境美、人文美、家风美的乡村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