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值春茶生产销售的旺季,走进位于东白山的诸暨市龙门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擦拭萎凋机、校对电子秤、清洗地面,做着今年春茶首次投产的最后准备。
“花费了大半年时间改造升级,现在生产规模扩大了很多。再过几天就能投产了,相信接下来会越来越好。”近日,龙门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徐金兵乐呵呵地说。
龙门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是去年年底刚办出来的,之前一直是茶叶小作坊。长期以来,受治理模式单一、生产效率不高、品牌建设不足、销售渠道有限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茶产业发展动力不足,销路有限,仅能覆盖周边区域。
去年下半年,在了解到徐金兵“个转企”的想法后,市场监管人员多次上门指导,在保留原有特色工艺风格的基础上,统筹功能区布局、设施设备升级、人员管理制度、生产过程规范等,并对企业人员管理、原辅料查验、加工过程控制、标签标识、记录保存等方面给予了详细指导。
而在枫桥镇永宁村,比龙门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早一年“个转企”的诸暨市白笕茶叶专业合作社,则更早地尝到了“个转企”的甜头。2022年底,在市市场监管局的帮扶指导下,白笕茶叶专业合作社成功从小作坊转型为生产企业。2023年,合作社产值达78万元,预计今年可突破100万元。
“茶叶的质量好了,销量也跟着上去了。不仅增强了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也为茶农带来了更多的收益。”合作社负责人黄立民说。
诸暨素有“茶乡”之称。会稽山脉十里坪的龙井茶、龙门山脉的针形茶和东白山脉的石笕茶称为诸暨的“三大名茶”。但受采茶习惯、炒茶工艺、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优质茶叶资源未能充分发挥经济效益。为此,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不断深化“三服务”,针对多数茶叶作坊规模小、生产流程不规范、茶叶品牌效应不高等问题开展深度调研,集中力量推进小作坊“微改造 精提升”,引导优质作坊“个转企”,开展许可指导服务,优化许可流程,为茶叶企业进入市场颁发“准入证”。截至目前,已累计帮助7家茶叶小作坊升级为茶叶生产企业。
“小作坊转型升级为生产企业后,我们会指导企业根据其生产特点制定风险隐患清单,加强证后监管,监督企业依法依规开展生产活动,全面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护航食品生产企业做大做强、走稳走远。”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市市场监管局还从食品安全数字化监管角度出发,高效推进全市17家茶叶生产企业阳光工厂建设,指导企业激活应用“浙食链”系统,准确录入生产检测数据,并鼓励以源头流转方式推动数据成链,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的全过程、全链条、全系统管控,助力“西施石笕茶”品质提升和品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