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矿山废地,变身千亩良田;一堆堆固废垃圾,变成可塑之“材”……
过去一年,在鄂央企——中能建绿色建材有限公司以科技赋能,大力发展能源新材料和基建新材料,在转型发展中“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
春耕时节,位于武穴市田家镇街道办事处马口村也迎来了翻土播种季。
“清明节后播种,准备种植王草和洋枸杞。”3月31日,望着一块约3亩的土地,中能建绿色建材公司武穴专班人员李佩满怀期待。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座满目疮痍的矿山废地。如今,它是中能建绿色建材公司与民本集团有限公司打造的“基于工农业固废再生土壤创新技术实验基地”。“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土地,而是融合了矿山废弃物、工业废弃物、农业废弃物及中日科研核心成果的改良可耕种土地。”李佩说。
湖北是全国磷化工第一大省,磷化工副产品磷石膏堆放问题屡屡逼近“生态红线”。“武穴有祥云化工和民本集团两大工业企业,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磷石膏和矿山尾泥,如何妥善处置,是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守住水环境安全底线的必答之题。”从业20多年,中能建绿色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洋深知行业痛点。
央地紧密携手合作。2023年9月,中能建民本农业新材料与零碳建材联合创新研究院成立,蒋洋带领企业和日本东京大学、土与蔬菜株式会社成立了联合研发团队,“基于工农业固废再生土壤创新技术实验基地”破土动工。“这两家单位具有丰富的土壤治理经验,其中有两位日本老专家曾长期在中国从事沙漠治理、土壤修复工作。”蒋洋说。
土壤,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化“废”为“耕”的关键,在于找到各种矿物质、有机物、微生物、固体废弃物等之间的耦合机制,这样才能保证土壤的营养成分。
针对武穴当地的矿山废地,研究团队像“庖丁解牛”一样解剖土壤,对当地固体废弃物、农业废弃物进行综合评估。在无数次试验的基础上,终于制备出以当地固废为主原料再生的可耕种土壤。蒋洋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理论到实践,历经了无数次的分析、实验和论证,这项成果从实验室“走”到了田间地头。
2023年11月,该技术获2023(第四届)国际碳中和绿色投资大会“零碳中国”十大创新技术,并以湖北省第一名推荐进入国家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技术推广名录”评审。
蒋洋介绍,这3亩土地将扩展到1000亩,准备种植粮食和能源作物,这项技术还将在全国推广。
在中能建绿色建材公司展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新型建筑材料和新能源材料。
“这是我们最新开发的无机纤维复合材料,与钢铁相比,更轻便、更耐腐蚀,能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性能。”蒋洋介绍,企业在矿山开发中,一方面会将主要矿物开发成矿物纤维和复合材料,另一方面会将剩余尾矿、矿渣加工为新型建筑装饰材料,使整个矿山开发“吃干榨尽”。
屋顶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已经不新鲜了,如今建筑墙体也能发电了。今年,由中能建绿色建材公司开发的全球首创新能源高端建材产品——光伏锦石将量产上市。
“这块锦石既是外墙板、光伏发电板,也是建筑装饰板。”蒋洋介绍,通过将光伏电池与3D真彩技术融合,为各类建筑披上一层美观外衣的同时,还能减少对光的阻碍,获得最高的透光率,实现建筑的节能减排,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可再生能源。
功能多样,一般住宅和企业能否用得起?蒋洋说,预计光伏锦石价格与进口大理石产品相当,但与传统石材不同,光伏锦石每天都在创造价值。以上海市的光照测试为例,光伏锦石每平方米每年可发电2000千瓦时。光照条件充足的地方,8至10年便能收回投资成本。
据悉,该产品获得2023年中国十大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品牌,并已接到多个海内外订单。
今年3月,蒋洋获得“202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这是我国产学研界协同创新的最高荣誉。中能建绿色建材公司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首批“启航企业”,承载了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重任。蒋洋表示,将锚定建设高科技新材料企业的目标定位,为湖北能源与基建材料行业绿色转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