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国有大行2023年年报出炉。交通银行27日公布的财报显示,2023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575.95亿元、归母净利润927.28亿元,均实现同比正增长。
整体看,交行2023年经营收入、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不良率稳中有降,勾勒出稳定向上、持续向好的发展曲线。27日,在交通银行业绩会上,交行高管就资产质量、房地产贷款风险、数字金融等热点话题做出回应。
交通银行行长刘珺表示,总体来看交通银行2019年至2022年的数据,这三年是交通银行的资产质量攻坚战。在这三年,交行不良率呈下行趋势,拨备覆盖率呈上行趋势,拉开了一个比较大的喇叭口,可以向大家保证,口子的稳定形态会继续保持下去。
“2023年是资产质量巩固年,在三年资产质量攻坚战的基础之上,2023年接着做了一年资产质量巩固,我们脚下资产质量的土壤是比较坚实的。”刘珺表示,交通银行这4年一直保持资产质量的趋好和财务利润的相对稳定,甚至跑出了市场平均速度之上的利润增速,整体是健康有序的发展状态。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交行不良贷款率为1.33%,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95.21%,较上年末上升14.53个百分点。2023年该行共处置不良贷款647亿元,其中实质性清收333.3亿元。
对于下一步的风险,刘珺指出,针对房地产、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的同业债务三项“灰犀牛”,在过去四年中,交通银行在各个主要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和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相关信用风险的管理基本达到市场平均水平甚至更好的位置。
关于交通银行对公房地产资产质量和有关管控的情况,交通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殷久勇表示,截至2023年末,交通银行集团口径的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是244亿元,不良率4.99%。过去一年,受制于房地产整体行情的影响,不良率、不良贷款有所暴露,不良率将较上年末上升了2.1个百分点。
同时,殷久勇表示,整体对公房地产资产质量仍处在可控水平。交通银行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监管要求,综合评估对公房地产客户的风险状况,已经足额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
据悉,目前交通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的结构区域分布良好。对公房地产资产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成渝等具有产业支撑、人口集聚效应的城市群、都市圈核心城市,而且业态结构以住宅为主。
展望后市,殷久勇认为,总体上,随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支撑,房地产市场将逐步企稳回暖。但从目前来看,特别是1至2月份,市场销售还比较低迷,部分房地产企业的风险仍在出清过程中,房地产风险的管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的质量管控仍是交行的一个重点领域工作。殷久勇表示,将持续加强对房地产业务风险的管理,对重点风险的房企实行提级管理,一户一策制定和落实好风险管控策略,持续跟踪出险房地产企业和项目风险的变化情况,加大监测频率和贷后管理力度,做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努力保持房地产行业贷款的整体质量总体稳定。
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数字化新交行建设正持续推进。财报显示,2023年,交通银行科技投入120亿元,同比增长3.41%,占营收的5.64%。
这两年交通银行一直坚定不移推动数字化转型,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十四五战略规划落地的一个重要落脚点,业务线上化、场景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例如,聚焦零售,先行打造数字化经营体系,一体推进企业级架构、业务中台和产品工厂建设,业务线上化、场景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
此外,通过构建“金融+科技+场景”服务模式,交行在医疗、园区、央企司库、跨行资金管理等领域深耕场景建设,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优服务、提效率、强体验。
对于数字金融建设,交通银行副行长、首席信息官钱斌表示,交通银行始终把科技放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加大资源投入,在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上也在加码。截至2023年末,交通银行科技人员总数已经达到了7800人,占整个集团总数的8.29%,研发团队规模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