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连云港 > 文字新闻
港城的开放先声——“抢出来”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布时间:2024-03-29  来源: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发布开发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4年12月19日,国务院《关于南通、连云港两市进一步对外开放方案的批复》发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由此诞生,成为我市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源与践行之地。

  四十年披荆斩棘,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仅创造了“小山村”成长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发展奇迹,更成为中国“摸着石头过河”宏大叙事的组成部分。

  站在连云区中云办事处西诸曹居委会南侧的一片青青麦田,向西遥望,人们很难想象在这下面竟然藏着江苏迄今发现的第一座史前城址——藤花落遗址。因为地处冲积平原,这里成为龙山时代人们修建家园的不二选择。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40年前,当连云港开启开放大幕时,这个依山傍海的地方再次成为人们再出发的新起点。开发区自诞生之日起,被赋予“试验田”的角色,破解发展僵局,开展对外经济交流,引领改革探索。

  很多人并不知道,这样的开放机会是“抢”出来的。

  1984年7月,一辆黑色的轿车飞驰在坑坑洼洼的204国道。那时候,连云港尚无直通南京的高速公路,204国道是唯一可抵达省城南京的公路。看着一路颠颠簸簸的道路,时任连云港市市长的何仁华突然对时任连云港市规划局局长吴木林说:“这样的交通条件,肯定会影响我们对外招商。你一定要在规划图中,明确标出连云港要建设直通南京的高速公路。”

  第二天上午8时30分,省委会议室坐满了人。何仁华代表连云港作《关于报送连云港市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方案的报告》主题发言,介绍了连云港对接改革开放战略的准备和构想,明确提出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

  “连云港改革开放构想的胆子要更大一些。”时任江苏省省长的顾秀莲明确提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设计还要兼顾界线明晰的原则。在产业格局上,要突出外引内联,以外资为主,吸引一些高新技术的项目过来。

  当日,时任市政府综合科科长朱振发连夜用绿色方格纸誊写新修改的方案文本。吴木林则拿着卡尺将文字修改的内容,一点点呈现在规划图上。当所有材料誊写完毕的时候,曙光已经透过屋外的法桐照到房间里。

  1984年7月7日,连云港市对外开放领导小组办公室起草《关于报送连云港市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方案的报告》,经市政府上报省政府,并转呈国务院。

  1984年12月19日,国务院国函字(84)183号文《关于南通、连云港两市进一步对外开放方案的批复》发出, 这意味着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提上了日程,连云港正式打开了对外政策的窗口。

  从此,开放的连云港一往无前地走向世界,再也没有回头。

  批准设立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首先面临的是选址。市委、市政府根据选址“不能在市中心区,要有开发空间,地理界限明确、便于管理”的要求,确定了三个地点,即“南城方案”,第二处“中云方案”的黄九埝,第三处为“大岛山方案”备选方案即大岛山东侧。

  1985年6月18日,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谷牧来到港城。这位曾任中共新海连特委书记兼新海连警备区政委老同志此行专门来连云港察看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址。

  作为中国经济特区体制的重要推动者之一,谷牧参与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4个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战略的设计,对经济特区有着独特的认识。

  在前往中云乡的路上,时任连云港市副市长的徐沙将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选址方案向谷牧汇报。当谷牧站在云台山一处高地俯瞰中云乡时,他说:“这个地方不错,界线明确,靠近港口,交通方便,连云港需要办一个开发区。”

  这一席话将开发区地址敲定在中云乡了。临走前,谷牧勉励连云港市有关领导说,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在云台山周边会出现一座如香港一样的美丽城市。

  带着这样的期待,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全面开启,然而因为一些特殊因素,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详规上报国家特区办迟迟没批下来。

  1985年10月8日,全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座谈会在天津召开。市委、市政府要求参会的朱振发想尽办法争取经济开发区详规批复。当连云港汇报时,朱振发临时加入一段话:我代表新海连特委、渴望港城发展的老同志向谷牧同志和大会作汇报。这段话一出,谷牧笑着对朱振发说:“小鬼,你来做我的思想工作了。”听完汇报,谷牧说,“连云港的方案就这样吧。”很快,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详规方案就获得获批。

  1985年11月25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幢标准厂房开始打桩,全面拉开了建设大幕。

  时任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机要秘书的黄庆明回忆,当初围绕开发区建设标准争议比较大,最终形成的文件是 “按照深圳标准建设”。

  深圳标准就是“七通一平”,这就意味着每平方公里开发费用为1亿元,这对财政吃紧的连云港来说压力不小。

  1985年7月26日,何仁华、徐沙等市领导同时出现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全委扩大会议上。何仁华说:“我们开发的基础设施必须同全国同步。”

  随着会议的一锤定音,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没有采用当时多数城市通用的“五通一平”或“三通一平”,而是按照深圳标准完成了其起步区0.35平方公里的开发。这种选择为后期开发区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工业基础设施基础。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之初确定了“内联打基础、外引上水平,内外结合逐步以外为主”的路子。在这种思路指引下,连云港全面开启了对外开放路子。

  1987年9月28日,市水表厂与意大利麦特伦纳有限公司合资的连利水表有限公司成立。

  同年12月17日,由香港钟山有限公司与连云港市氨纶厂合资兴建连云港钟山氨纶有限公司成立。

  在随后的几年,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来了驻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加拿大、印尼等国家的大使、参赞和领事到开发区考察,为新一轮发展交流合作机会。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动人故事的背后不是“奇迹”,而是创新产生巨大力量的本质。40年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每一步转型升级都踩在时代节拍上:从出口贸易到工业化,再到今天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格局,靠的就是引领港城发展风气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不仅产生了中国医药创新重要节点——中华药港,还诞生了恒瑞、中复神鹰等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让这里成为中国创新版图的坐标系之一。

  2024年3月26日,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康缘药业企业展示馆,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缘药业董事长肖伟正在向来自淮海经济区的各个城市市长们讲述他的新梦想。

  从历史名方,到指纹图谱,再到推出AI工厂,以及现在将基因、分子等技术与中药研发结合,针对行业痛点、人民所盼、市场需求,改革创新已成为康缘药业的企业“基因”。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肖伟在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逐梦已30多个春秋。“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连云港开发区。”肖伟说,“没有开发区就没有康缘药业的今天。”

  这是一块“追梦”的改革开放高地,改革开放与科技创新迸发的强劲能量极大提升城市发展水平。40年来,成千上万心怀梦想、渴望美好生活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创造了洼地崛起传奇。

  “近年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增强园区的开放度和创新度,先后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等国家级‘金字招牌’20多个,让更多的企业在这里加速成长,有力地助推港城开放经济大发展。”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万军介绍。

  当前,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正聚焦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围绕自身禀赋,积极打造了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四大特色产业,积极集聚新兴产业,努力形成了一批面对技术封锁和限制打压“压不垮”、面对国外产能转移“搬不走”、面对全国各地招商“拆不散”的优势产业集群。

  更为重要的是,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把产城融合、城市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大手笔规划功能布局,精心设计学校医院、商超街区、景观小品、绿地公园等城市功能。相继投用了第一人民医院开发区院区、苍梧小学开发区校区、新海实验中学开发区校区等更是让这里与生活紧密地在一起。如今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整合区内的创新企业、人才、平台等资源,逐步成为一座适合创新产业发展的城市几何新中心。2023年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3亿元,工业产值836.9亿元。其中新医药产业产值479.3亿元。限上批零住餐贸易额895.5亿元,增长150%。今年,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实施招商引资“166441”工程,精心组织国际医药技术大会、新材料产业论坛等招商活动,确保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开工项目60个,竣工项目40个,全面建成千亿园区。

  云台山上郁郁葱葱,云台山下生机勃勃。走过40个春秋,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承载着世人对现代园区意象的赞誉和憧憬,努力向世界奉献一个产业兴旺、生活美好的现代化园区新形象。

上一条:渝东北片区老年人体育工作交流会在垫召开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