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酥瓜根本不愁卖,我的酥瓜能卖到12块钱一斤。”在前不久举办的淮南市第二届潘集酥瓜节上,潘集区政府联系市科协利用潘集酥瓜节、第九届酥瓜能手大赛、农特产品展销会等平台,助推“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为基地、合作社和农户“牵线搭桥”,为农特产品网上销售搭建了平台。会上,代宜军的酥瓜售价12元一斤,依然供不应求,农户收益大幅提升,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
“种一亩瓜脱一户贫”。潘集区扶贫办负责人介绍,目前潘集酥瓜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拥有酥瓜生产合作社、企业26家,种植户3000户以上,酥瓜从业人员近2万人,产值2.2亿元,形成了酥瓜专业村、专业镇。酥瓜产业已成为潘集区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是众多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主打产业”。2018年全区通过种植酥瓜脱贫的贫困户达200多户。
有好的农产品,就要卖上好价钱,更需要好的品牌。潘集区培育潘玉粮油和袁庄商贸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企业,培育君悦瓜果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潘瓜园”甜瓜和“一见钟情”小番茄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品牌,培育高皇村为省级农村电商示范村。2018年与安徽互通共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合作,在全区10个乡镇建设集电商、快递、地方产品展示功能为一体的“电商快递综合服务中心”,采取劳务用工形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2018年,全市开展了贫困村和行蓄洪区行政村村级电商服务站点的建设,全市共建成162个贫困村村级服务站点。依靠村级服务站点收发快递、代缴费用、票务购买的功能,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市商务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2018年全市累计开展电商培训超9200人次,其中包括贫困户327人。全市共摸排可推广的电商扶贫模式项目12个,使用包括贫困户用工、收购贫困户产品等方式带动100余户贫困户增收。继续加大电商扶贫培训力度,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电商培训10场,培训贫困户61人,培训贫困村网点经营户、驻村扶贫工作队、大学生村官、村“两委”、产业发展指导员、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等近1200人。
“优质的农产品却卖不上好价钱,这是农业产业化面临的一个短板。特别是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农户,更是缺乏销售信息和销售能力。”针对农产品低价难销问题,寿县结合实施脱贫攻坚规划,大力开展“一村一品”农产品网上营销行动计划,推进扶贫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随着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以及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电商正在深度地融入农村。农村电商帮助农民脱贫增收,无疑契合了当下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引擎”。
寿县电商扶贫实行产销集约化经营,线上交易和线下配送有机结合,实现了特色农产品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推进了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带动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帮助贫困地区农业转型升级,实现精准脱贫;同时也反哺寿县农村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发展特色产业,提振广大农民发展种养殖业的信心。安徽楚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17年成立,当年就带动了40户贫困户就业脱贫。随着大棚蔬菜种植户增多,今年销售价格小幅下滑,销售渠道变窄,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走进公司负责人孙成勇的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货物琳琅满目,既有“楚缘生态农业”自己的瓜果蔬菜,又有当地贫困户生产的各种土特产品。“公司有一套自己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信息和产业都在公司系统中备案。贫困户来销售农产品均高出市场平均价收购,贫困户来购买商品全部按照进价出售。”楚缘农业有限公司的“互联网+公司+基地(生态农业)+农户+校+直营扶贫店”经营模式,解决本公司基地及当地农产品销路问题,年网络销售额达1300万元。
目前,全市推广“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你种我销、你养我卖”等电商扶贫模式,鼓励电商企业以用工、收购、合作等方式与贫困户合作,带动贫困户增收,涌现出很多电商名企。大通区安徽景氏农业贸易有限公司自建易互通电子商务平台,为产品推广销售探索出创新思路,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推动孔店大米、杂粮、稻虾米、果蔬、养殖产品等产业发展,带动采摘、休闲观光和农事综合体验的定制,形成规模化种植。公司解决就业220人,其中贫困户17户20人,实现种植农户人均年增收4000元左右,就业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河沿村村级集体经济年增收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