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泾镇待泾村新近引入了一批新项目,包括酒店、民宿、农业嘉年华等,总投资超过10亿元;在廊下郊野公园,一期20多个特色基地渐成气候的同时,二期也启动了7个示范点的建设,未来面积将扩容近4倍……如今在沪郊金山,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生产、生活、生态进一步融合,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到了生动演绎。
生态美丽带来“真金白银”
昨天,位于金山朱泾镇的“花开海上”生态园里,1万多株浮于大小水面上的睡莲已进入了赏花期。今年上半年,这座生态园的游客接待人次,至少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左右。
占地600亩、四季有风景的“花开海上”生态园,是朱泾镇待泾村最早引入的一个大型产业项目。“作为上海市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如今,待泾村的生态好了、风景美了,产业兴旺之路也越走越宽。”朱泾镇党委书记李士权介绍,镇里最近签约引入了蓝城等四五个企业集团,预计未来两年将在待泾村再投入10亿元,打造酒店、民宿、农业嘉年华等一系列项目,而村里也将以120多亩集体建设用地作价入股的方式,逐步建立起可持续的乡村发展机制。
“乡村振兴,最关键的是产业兴旺、生活富裕,让老百姓得实惠!”李士权说。这几年,生态园积极探索与村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变“资源”为“资产”,变“农民”为“股民”,变“产品”为“商品”,让村民在乡村振兴中更有获得感。比如,种植苗木的租赁土地租金比同类土地租金高5%;在建设过程中,包括按照园区门票收入的10%返还给村集体;将生态停车位的全部收益归村集体,用于奖励出租土地农户和村集体等。
“现在宅前屋后都变成了一个大公园。”在蔡家楼埭上,57岁的沈明华阿姨告诉记者,这两年,家门口的绿化、道路、小河越来越漂亮,自己每天都会沿着河两岸散步、看风景,女儿女婿也更乐意带着孩子从市区回来度周末了。同时,沈阿姨家的钱袋子也越来越鼓,除了一年2000多元的承包地流转费、每月1200多元的农保养老金,她还为村里几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每月可拿到大约3000元的收入,而其丈夫外出打工每月也有3000元左右工资。
郊野公园成“休闲好去处”
160亩天母果园,听音乐、喝牛奶的桃子一直供不应求;廊下生态园,今年“五一”前三天游客接待人次是去年的3.7倍;中华村农家乐,节假日午饭至少要翻桌两次以上……作为全市率先开放的郊野公园,廊下郊野公园把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都变成了“看点”和“卖点”,帮助农民一步步实现增收致富。
“当前,郊野公园二期项目正在施工,预计2020年6月完工。”廊下镇镇长江菊旺介绍,二期共设计了七处示范点,分别是墨翠烟霭、古木交柯、蝴蝶生境、农林水乡、藕香榭池、邱移果香和农桑荷锄。
未来,廊下郊野公园将逐步形成一个“望得见田,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大型游憩空间,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上海后花园”“农村新典范”。
在核心景区廊下生态园周边,有着各具特色的20余个特色景点。每天,电瓶观光车穿梭在廊下生态园和中华村农家乐之间;廊下郊野公园运营方则开通短驳车,将廊下生态园、天母果园、板扎猕猴桃、明月山塘景区、琮璞文化苑、青檐版画艺术中心、星空度假营等几家基地农场串联起来,实现整个郊野公园“形散神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