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绍兴 > 文字新闻
越城区还有一个书法“扫地僧”的家藏在这片居民楼
发布时间:2024-03-19  来源:越城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开发区:绍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书法名家故居现状堪忧

  从沈园出发,行至作为文保单位的李家台门,左转进入小路,在弄堂里七拐八拐后,记者终于来到了隐藏在一片现代居民楼群中的徐生翁故居。没有指示牌,没有任何说明,倘若只是路过,绝不会想到这巷子的尽头,竟藏着这样一位大家的故居。

  故居入口处的百年老门斗。

  古旧的石墙上满是斑驳痕迹。台门人家沿路摆放的绿植与陈年器具使环境显得杂乱阴暗。环顾四周,房屋外部造型与台门斗尚保持着原本的模样,但其间居民自建的加固支撑不加掩饰地裸露着,隐约透露出老台门的不堪重负。

  台门斗外,徐生翁的孙子徐成选早已在此等待着我们。在台门里出生、成长,如今这位76岁的老人仍执着地守护着老屋。

  “有三间房是爷爷住过的。右手边这间是堂前,以前爷爷就在这里写大字。穿过天井是吃饭间和卧室,里面至今还保留着爷爷奶奶曾用过的床,有时候爷爷也会在这里写些小件的作品。”跟随着老人进入屋内,墙上并排挂着徐生翁与夫人的画像,十足的斯文书卷气。屋内充满了年代感,许是近日刚下过雨,空气中有着老屋的潮气和湿意。

  说起爷爷和老屋,徐成选感触颇多。“我从出生起就生活在这里,一大家子人直到1964年爷爷去世才逐渐散开。次年我也离家支农,回来后仍住在这里。”徐成选回忆,爷爷是个不爱出门的人,平日里最大的喜好就是看看书、写写字,“那时候他一个月只出一趟门,就是领到工资的那一天,带我们去街上转转,他则去理个发。”

  曾外孙女朱圣娜出生时,太外公已经过世,但仍从母亲和外婆处听到过不少故事。“太外公特别喜欢菊花,他从小患有眼疾,需要长期服用杞菊地黄丸,所以家里种了不少菊花,平时也常会赏菊、品菊、画菊。”朱圣娜介绍。

  如今台门内除徐家外还有两户人家居住,不大的台门显得有些拥挤。“现在台门的外部形象和爷爷在时相差不大,但随着这些年生活居住等原因,不少内部空间被隔开改造,还加装了一些现代化设施,空间格局有些破坏,希望未来有一日能恢复原本的样子。”徐成选说。

  甘于清贫的孤高艺术家

  徐生翁是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中一个极为独特的人物。他早年姓李,名徐,号生翁。中年时以“李生翁”书署,晚年复姓徐,仍号生翁。

  徐生翁出生于绍兴檀渎村,幼年时家庭贫困,在私塾求学未及一年便无奈辍学。他喜爱书法,但家贫买不起纸笔,在没有师友指导的情况下,他用父亲从商店讨来的废纸旧簿自学习书,不断苦练,二十岁左右便已能写出一手好颜字。后又受邻居藏书家周星诒影响,开始痴迷北碑,书法由颜字脱胎,转向汉隶和六朝碑版,书法和文学修养同时得到极大提升。

  徐生翁历经清代、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一生淡泊,生活清寒而狷介自适,唯独对艺术有着不遗余力的追求,“木匠之运斤,泥水工之垩壁,石工之锤石,或诗歌、音乐及自然间一切动静物”都是他钻研笔法的素材。书画印伴其一生,最终他以九十岁高龄终老故里。

  与不少名人大家生前“冷”、死后“热”不同,徐生翁生前虽几乎足不出绍兴,但其艺术高度在民国时期便已为有识之士所激赏,黄宾虹、沙孟海、陆维钊等书画名家均对他赞誉有加,足以见得他才学之高。其作品被编入《世纪书法经典·徐生翁》一书,是公认的对20世纪中国书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

  大画家黄宾虹深爱徐生翁的书画,不仅多次收购其作品,还曾邀请他赴杭任教,但被徐生翁以年事已高婉谢。晚年时,浙江省文史馆成立,徐生翁被聘为首任馆员。受聘为馆员不仅是崇高荣誉,更使他晚年生活有了保障。此后,无论是公家、个人求其书画,他都分文不取。

  1939年,周恩来因抗战机缘来到绍兴,抵达次日瞻仰大禹陵,在大殿后壁见到徐生翁所书“地平天成”四个大字,连声称赞,特嘱人回城后持其名片探望,随后更邀请徐生翁与《战旗》杂志主编曹天风同游东湖、快阁。

  1941年,日寇入侵绍兴,因年事已高、家累又重,徐生翁及其家人未能远避。其间四子翁旦被日寇掳走杀害,年仅二十余岁,令其悲痛万分。当时,日寇、汉奸慕其盛名而来,逼迫他作书绘画,徐生翁宁死不屈,不动一笔,随后更在赠画友沈红茶的《荷轴》上,题写“不染”二字以明其志,他在国家危难时所表现的民族气节,着实令人钦佩。

  作为一名艺术家,徐生翁对自己的要求极高,作品不达其要求便不留于世。某年,当时还尚未拜入门下的沈定庵从湛江回绍,携带徐生翁早年的书画作品拜访,被告知“书画不好,请留下,我以新作调换。”不久果然送来新作,当时他已74岁。

  去世前一年,病重的徐生翁闭门多日整理旧作,将“视不惬意者”统统焚毁。其后又将生平得意之作无偿捐赠给当时的绍兴市文物局。

  “徐生翁的书法风格和他的人生经历与个性十分相关。他所处大部分时期国家动荡不安,其书法中透露出的孤傲、狷介,恰恰是一种内心的呼唤与表达,与当时潮流格格不入。”绍兴鲁迅纪念馆原馆长钱小良说,“现如今我们能从徐生翁身上学到什么?一是他对待艺术的孜孜不倦,二是他的精神人格的独立不羁,在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仍固守本心,不汲汲营营,终成自己的风格。这种精神与风骨,在绍兴很多名人身上都能看见。”

  从鲁迅故里到徐生翁旧居相距不过500米,这条路上却如珍珠般点缀着鲁迅、陆游、徐生翁三位在各自领域有极高成就的大家的故居。“鲁迅、陆游、徐生翁曾生活在这里,他们在精神上有着高度一致的东西,这个东西我们可理解为浙东精神,只是他们的表达形式不同而已。鲁迅以文章呐喊,陆游以诗歌呐喊,徐生翁以书画呐喊,三个人的呐喊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忧忡为国痛断肠。’”钱小良补充道。

  徐生翁故居应当如何保护

  生活几十载,故居既是徐生翁艺术生涯的重要见证,也是绍兴书法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遗产。作为近现代绍兴书法脉络上不可或缺的人物,在大部分书画大家或大或小都有纪念场馆或故居保护的情况下,徐生翁却至今无一纪念馆或艺术陈列室,其故居也并未进行妥善保护和修缮。

  作为曾外孙女,同样从事书法艺术的朱圣娜希望,未来有一日能在故居原址成立徐生翁纪念馆,对太外公的作品及生平进行展示介绍,“太外公他不仅是赵之谦后,绍兴另一张拿得出手的全国性书法‘名片’,他所彰显的文人气节、民族精神也值得大家学习。”

  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绍兴因历史文化的深远厚重而闻名,绍兴文化又因名人众多而兴盛,保护好每一处名人故居是当代绍兴人的使命与担当。倘若徐生翁故居能得到修缮保护并对外开放,彰显的是绍兴对文化和名人的尊重。

  “在绍兴已故的知名书法家当中,至少还有两位在中国艺术史、书法史上影响深厚的‘大家’欠缺故居或者纪念场所。一个是赵之谦,一个是徐生翁。其中徐生翁的故居仍较完整地保留在绍兴城内,具备保护、建馆的前提条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绍兴市政协文化文史学习委副主任洪忠良说,“徐生翁是近现代中国书法史上异军突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作为‘书法之乡’的绍兴,有责任、有使命来有所作为。”

  中国书画看浙江,而绍兴更是浙江书画的半壁江山。从王羲之、徐浩、贺知章、陆游,到杨维桢、徐渭、赵之谦,再到徐生翁、沈定庵……中国书法史上代代有绍兴书法名家的身影。作为近现代绍兴书法的代表人物,徐生翁的成就与艺术魅力正为愈来愈多的人所认知。

  徐生翁生前将百余件书画精品捐献给国家,作品如今被收藏于绍兴博物馆,且保存完好,价值极高。有成就地位、有精品藏品,若再有故居艺术馆,那么,作为推介这位近现代艺术巨擘的要件就相对齐备了,由此,徐生翁故居的保护、修缮和定级立项应当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名人故居是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不少名人故居悄无声息地湮灭在历史潮流之中。江南潮湿的天气,以及多年风吹雨打,随时可能对历史建筑造成不可逆的损坏,名人故居保护留给我们的时间,或许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充裕。

  徐生翁逝世60周年之际,我们能否迎来一个保护的契机?

  被誉为“书法之乡”的绍兴,自古以来便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除了广为人知的书法圣地兰亭,仅越城区范围内就隐藏着不少与书法紧密相关的台门故居,它们见证了绍兴书法脉络的源远流长,揭示了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自西晋中原士族南迁,“二王”光大绍兴书法血脉,至今不曾断流。20世纪,一位以高古奇倔之风闻名的艺术家异军突起,开创出全新的书画印风貌,独步艺坛。他就是书法界的“扫地僧”——徐生翁。

  作为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与其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相比,徐生翁故居的现状却堪忧。建筑老化、环境不佳、缺乏专业性保护……在高速发展与变革的当代社会,徐生翁故居还能留存多久?

上一条:十二届市委召开第105次常委会会议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