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实现耕地数量“三连增”,合肥人粮食安全更有保障;节地综合改革试点成效初现,为产业项目落地腾挪出宝贵空间;有序推进地质灾害防治,连续20年“零伤亡”……3月12日,记者从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合肥正守牢资源安全底线,实现土地矿产等资源配置精准高效,加快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自去年以来,合肥坚持保护与保障并重,耕地面积持续增加,质量不断提升;生态保护红线有效管控,资源配置精准高效,节约集约水平再上新台阶。
扛稳耕地保护责任,推动质效提升。2023年耕地保护考核涉及的五项主要指标,合肥市全部获得满分。全力落实耕地“双平衡”任务,去年完成各类土地整治项目766个,新增耕地3.22万亩,实现了耕地数量“三连增”。其中,补充耕地项目入库709个、面积1.46万亩,入库量全省第二。
推进自然资源执法,用地秩序持续向好,全年新增非农建设违法占耕比降低至千分之一。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新增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今年,合肥将加快智慧耕保平台建设,完善耕地监测、发现、核查、处置全链条管理机制。设立耕地保护基金,科学规范指导全市土地整治工作。以“千万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力争2024年度新增耕地2.5万亩。
此外,完善永久基本农田标识、标牌和二维码警示桩,推动“一码管地”,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机制。
2023年,合肥节地综合改革试点成效初现。适时出台了“新型产业用地”“府院联动”“商办去库存”等用地政策。推广“健康体检+土地管家”,推行低成本盘活存量用地。
去年全年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5.5%,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共处置批而未供土地3.53万亩、闲置土地1.73万亩,处置量居全省前列。
作为全国43个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市之一,合肥市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研究出台土地收储、征收补偿等试点政策。盘活市辖区低效工业用地6366亩,为产业项目落地腾挪出宝贵空间。
今年,合肥将全力推进节地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工业用地全周期闭环管理、地下空间分层出让、混合用地供应等政策设计。探索编制更有针对性的规划,加速盘活低效仓储、低效商服、城中村、低效农村宅基地等各类型低效用地,实现存量空间更集约,城市品质再提升。
为了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合肥组建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和“驻县包乡”专家队伍,开展避灾转移演练。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鼓励属地政府运用市场化手段,结合土地整治、文化旅游等项目,开展隐患点综合治理。据统计,去年全年未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实现地质灾害连续20年“零伤亡”。
此外,绿色矿山建设卓有成效,去年29个废弃矿山修复任务全部完成,已有5座矿山成功纳入部、省绿色矿山目录库。今年,将以钟山铁矿、庐江矾矿的修复治理为样板,推进矿地融合。
与此同时,合肥今年还将推进智慧合肥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为城市治理“一张图”打造三维时空基底。做好天地图合肥系统建设,及时发布和供应各类政务地图、标准地图,完成全市红色驿站导航地图标注,持续提升地理信息产品的公众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