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全国两会上最热的词汇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释放出一个鲜明信号,凸显我国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度重视。
作为经济大省,江苏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条件和能力,目前各地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徐州是江苏省唯一肩负老工业城市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城市,求新求变一直贯穿于其高质量发展实践之中。目前,该市“343”创新产业集群已形成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数字经济3个千亿级产业。工程机械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安全应急入围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徐州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22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九,徐州“新春第一会”就聚焦“新型工业化”,要求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奋力实现首季开门红,为全省“走在前、做示范”作出更大贡献。
徐州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题下,又将如何循“新”出发、向“新”而行?
3月6日,新晋“全球第一吊”——徐工XCA4000轮式起重机在全球最大的起重机5G智能园区成功交付,这是徐工第七次打破由自己创造的全球最大吨级、吊装能力最强的轮式起重机研发制造纪录。
这台最新款轮式起重机卧式布置有7米高、3.8米宽,底盘装有11轴轮胎,公路运输需要十多台板车,将广泛应用于10兆瓦以上风机吊装市场,成功解决中国风电行业三大痛点——吊装高度匹配度、作业安全可靠性、重载转场能力。
谈起这次交付,徐工XCA4000总体设计师李长青笑着表示如释重负、心情愉悦。“为保障大型施工的安全性,我们专门研发了基于臂架姿态的主动安全控制技术,突破了传统力限器功能的局限性。”
自2010年XCA1200轮式起重机面世以来,徐工在超大吨位起重机械领域的研发就闯入了“无人区”。投入15亿元建设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重点实验室和占地860亩的整机综合试验场,构建起全球协同研发体系,掌握了大变形、非线性结构设计技术,大型结构计算精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行业首创起重机智能臂架与行驶智能控制技术等大型起重机核心技术。而徐工与风电公司、吊装公司之间的良性互动,更是促成了“中国制造”“中国建造”的一次次携手并进、双向奔赴。
新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自主创新,而创新在新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通过创新,以徐工为代表的徐州优质企业原创性、颠覆性、高端化的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成为发展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29届华南国际口腔展、第29届国际粉末冶金展中,都出现了一家徐州企业的身影——江苏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小小粉末,经过3D打印技术,既可以成为牙科医生用的牙冠,也可以成为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涡轮叶片。是什么让小粉末变得“高大上”?实现大应用?公司总经理蒋保林给出的答案是:自主创新。
作为国家级科改示范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威拉里坚持把解决关键原材料“卡脖子”难题和拥有自主可控创新成果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推动关键材料国产化。目前该公司主营产品市场占有率38.6%、居全国第一。
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2024年,徐州将构建以高端产品为导向、高端人才为支撑、产学研用协同的产业创新体系,全力创建国家高端工程机械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机械工业设计研究院等高端平台,激发各类创新平台赋能作用,力争年内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460个以上,实施技术创新导向项目100个,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50项以上,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走进位于徐州经开区的鑫华半导体公司车间,由18块55寸大屏拼接而成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格外显眼,公司首席数字官王付刚正与同事仔细查看平台上的各项数据。“通过3D建模图能够观测到公司近万个点位,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和信息支撑。”王付刚说。
据王付刚介绍,自2019年起,鑫华半导体全面开启智能制造领域探索,建立企业大数据、设备资产管理系统、生产执行系统等数字化平台。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在智能化全自动生产配套装备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有效保证生产自动化、运营高效化、管理精细化,实现了从销售接单到计划排产、生产执行、仓储发货的全程数字化管理。“当前我们十分重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等前沿智能技术的工业应用,以更高水平的数智化建设带动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的大幅提升。”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在我国技术研发和产业应用中,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元宇宙等构成的数智技术体系,已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徐州通过大力推动数智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倍增。
按照《徐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要求,该市以产业数字化改造作为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进一步提升产业链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系统,加快实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月6日,在徐州易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车间,新投用的智能化生产线正加快生产。“我们正积极推进数字化流程再造,产能达到了30台/天。”公司总经理赵忠祥介绍,作为国内领先的小型环保车辆制造商,有了智能产线,接单能力大大增强,预计今年可实现稳定增长。
数据显示,智能车间可平均减少一线生产人员20%、提高库存周转率20%、降低资源能源消耗8%、提高人均产出水平15%、降低综合成本22%。比如徐工挖机三号智能车间,目前拥有4条智能化柔性焊接线和国内首条智能化轮挖装配专线,创新应用智能仓储与配送、智能拧紧与防错、整机免路试自动检测等12项关键制造技术,实现了整机高效、高可靠性装配,效率提升70%,产线平衡率达91.2%。
作为徐州市“343”创新产业集群的重要一环,2023年,徐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达1200亿元、增长45.7%,上云上平台企业突破1万家,数字技术不断催生新兴产业的新突破。2024年,徐州将继续高质量推进数字化转型,年内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800个,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新增省级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车间50家以上。此外,加快打造“双千兆城市”,积极申报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争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打造全国数实融合标杆城市。
3月7日,在江苏协鑫硅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颗粒硅技术应用示范项目车间,AGV自动搬运小车穿梭于炉台林立的车间代替人工转运颗粒硅料。
在偌大的集控中心,4名操作人员紧盯大屏,紧张而有序地对近百台单晶炉的实时数据进行监控、分析与调度。一粒粒绿豆大小的颗粒硅流进装料桶,经过熔化、拉晶、切片等工序,将源源不断地输向下游电池片企业……
“每10万吨由协鑫生产的颗粒硅可减排二氧化碳500万吨,相当于减少300万辆汽车一年的排放量,基本上等同深圳市的汽车停驶一年。”该公司总工程师汪晨自豪地表示,“我们的员工平时都开玩笑地说,当你知道产量越高就为社会碳减排作出的贡献越大,工作激情能不高吗?”
“绿色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化。”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亓光表示,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壮大“绿色化”的战略性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产业能够有效发挥重大引领带动作用,而清洁能源、碳清除、负碳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则能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做好精益管理、持续追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也是一家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自2020年我国首次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后,“双碳”目标就成为热点话题。如何通过集团化管控,把节能降耗做到极致,是江苏万邦生化医药公司联席总裁卢平经常思考的问题。为此,他牵头建立了万邦医药第一版能源管理体系,梳理和绘制能源流向图并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台账,确保节能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在卢平的带领下,公司对生物制品车间的制冷机房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年节约用电量约为210万千瓦时,节能率达到25%,节约费用约150万元。通过优化污水处理站中水的循环利用,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主要做法是将污水处理站的中水通过净化处理后用于非生产用途,每年可节约用水30万立方米。“药品生产综合能耗四年来下降幅度超过25%,员工的节能意识也显著提高,公司年均经济效益超3000万元。”卢平说。
对此亓光认为,以绿色化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既能够创造经济社会发展增长新亮点,又能与数字化深入融合、协同发展,进而实现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和绿色转型,造福子孙万代。
2024年,徐州将加快推进绿色制造,实施百项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创建一批零碳及近零碳工厂,构建形成“绿色产品—工厂—园区—供应链”的绿色制造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家和江苏省关于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构筑徐州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速把徐州打造成为在全国有地位、在全球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徐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