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家门,一个灵活的人形机器人便立刻启动,开始自动探索家中的每一个角落。当你口渴时,只需对机器人发出语音指令,它便能迅速根据家庭成员的习惯进行相应操作。如果是一个小朋友口渴了,机器人会去厨房打开冰箱拿出一罐可乐;而如果是老年人口渴,它则会将温水送来……”谁能想到,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睿睿口中的“科幻场景”即将走进现实。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在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方面,提到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从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两会进一步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历年的报告中都是热门关键词。
两会前夕,四川省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首批项目启动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四川省人工智能重大科技专项首批项目申报指南发布。随着牵头单位与科技厅签署“军令状”,首批7个项目正式启动。
其中,由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筹)和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牵头了“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该项目旨在研发具有高度智能化和自主化能力的人形机器人,以满足家庭、养老及特种领域的需求。”张睿睿告诉记者。
据张睿睿介绍,该项目以研究人机交互技术攻关为核心,开发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以及“肢体”,研制面向家庭、个人服务的轮式和足式两大类人形机器人,产品和技术将应用于社会服务典型场景。
“最近一年多时间,人形机器人赛道竞争呈白热化,项目的快速启动让我们在发展窗口期能够不落人后。”在技术层面,该项目的研发团队在物体的纯视觉识别、顺序抓取、无地图导航以及房间功能属性推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这些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与国际先进团队保持同步。”张睿睿介绍。
“机器人管家服务”这样的“未来生活”何时走进现实?张睿睿透露道,预计5年左右,人形机器人将实现量产正式上市,走进千家万户。
谈及“人工智能+”行动,张睿睿深有感触。“机器人是人工智能技术集大成的产品,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我们这个研发项目就需要垂直类大模型、电子皮肤、神经网络等多个技术领域的专家一起进行协同创新攻关。”在他看来,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制造过程,就是一场具象化的“人工智能+”行动。
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人工智能作为面向未来赛道的技术,在催生新质生产力形成产业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时间以及人才。”张睿睿认为,成都乃至四川在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发展上,具备创新资源、算力设施、应用场景、规模市场等综合优势,大有可为。
在成都,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增速位居全国第一,产业综合实力排名全国第6,成为西部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2023年全市共有人工智能企业852家,产业规模达780余亿元,增速超过26%。
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提出实施,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未来产业,也将为成都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模式、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