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12日,2019年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活动上,180多位海内外精英集聚太仓,人才项目投融资路演、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交流、创新创业政策解读……太仓创新发展的环境让国际精英们怦然心动,60个项目当场签约落户。
创新的浓度,昭示城市发展的前途。在矢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我市着力提升产业能级、激发开放活力、优化发展环境,包括创新型人才在内的各种高端要素在迅速增长富集。
持续升级,产业增添新“血液”
最近,位于科教新城的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展厅里,多了一台上世纪航空涡喷系列发动机,这是一台货真价实的航空发动机。这台新“入列”的发动机,与卫星备份星、太空返回舱、无人机、军舰飞机模型等一道,展现出西工大在“三航”领域非同一般的实力与影响力。
去年,西工大、西交利物浦大学两所高校相继落户太仓。今年初,西北工业大学已先期建成太仓长三角研究院,研究院投用当天,与高新区签署共建航空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培育发展航空产业。
近年来,我市紧扣产业发展潮流,结合地区产业特色,锁定“1115”产业发展目标,即高端装备制造1000亿元、新材料1000亿元、物贸+总部经济1000亿元、生物医药500亿元,加快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亩均工业销售1400万元、税收110万元的优异发展成绩。
产业升级永无止境。进军航空领域,是我市依托自身优势而作出的新的前瞻布局。我市拥有较强的制造业基础,正抢抓上海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和航空制造业集群机遇,依托自身优势,发挥大院大所、人才聚集优势,加快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航空相关产业发展,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增添新鲜“血液”,为高质量发展加装新“引擎”。
开放融合,激发发展新动能
今年5月,德国巨浪机床“太仓未来工厂”正式开业。巨浪将以数字化、智能化为重点的高端技术和设备来促进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我市德企总数已达316家,建成德国中心、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太仓中心、中德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创新园等载体平台,德国企业纷纷在太开展智能制造新实践。
与举世闻名的“德国制造”做邻居,400多家民企学到了很多经验。合兴集团副总裁周槊说,跟德国公司合作以后,生产管理更加严谨,原来一条生产线要20个工人,现在只要3个,效率提升的同时,产品附加值也提高了。
开放是太仓的“基因”。除了对德合作外,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新时代背景下,我市积极衔接与上海的科创资源,实现协同发展、深度融合。
断头路正在打通,沪通铁路、南沿江铁路建设正在推进,积极争取上海嘉闵线延伸至太仓……太仓作为江苏进入上海的又一重要枢纽节点城市的地位正在形成。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只是交通对接,我市还将推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增强对上海高端产业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天然良港太仓港是我市对外开放的又一窗口。太仓港集装箱年吞吐量已经突破500万标箱,货物年吞吐量超过2亿吨,位列集装箱全国第10强港口和全球第30强港口。
当前,我市正积极构建港口航运物流运营中心、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中心、知名品牌物贸结算中心、楼宇经济创新创业中心等“四个物贸中心”,力争到2020年,港区实现物贸主营收入1000亿元。
一座新城,奠定未来新高度
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高铁站加快建设,西工大、西交利物浦两所大学校区落户,恒大、复星两大文旅项目也将在太仓打造新的旅游地标,我市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
功能完备、服务优质、环境宜居的现代化城市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将有效提升对高端要素资源的吸引力与承载力。当所有的机遇与利好叠加,一座未来之城呼之欲出。
我市正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50平方公里的娄江新城。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有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还有高铁站和高校这些补城市短板、提城市能级的重大项目,娄江新城将成为集中体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窗口。
目前,随着太仓站、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区、娄江新城滨河公园、江南路、市工人文化宫等重大项目的启动和推进,娄江新城的框架正逐步拉开。
据悉,我市将始终秉持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按照国际标准,高水平推进科教创新区、临沪国际社区、高铁商务区和高端智造区四大片区规划建设,努力把娄江新城打造成为太仓城市的未来、未来的城市,照亮城市未来无限可能。